2017桂馨乡村教师幸福园丁计划走进四川绵竹
作者:桂馨基金会 发布日期:2017-09-23

金秋送爽,桂花飘香。9月22日-23日,由桂馨基金会主办,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馨动乡村·教师成长”公益项目之幸福园丁计划教师培训在绵竹市中学举行。


本次培训由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汪薇、张红莉两位老师主讲,两位老师通过专题讲座、游戏体验、互动问答等环节,让乡村教师们走进积极心理学,积极投入,发掘自我,并理解积极心理、幸福教育的意义所在。


本次培训参与教师140余名,除来自绵竹市各学校的100余位青年骨干教师外,还有绵阳市的40余位老师前来参加。该项目善款由参与2016年99公益日桂馨公益项目“馨动乡村·教师成长”的腾讯公益平台爱心人士捐赠,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公募支持。


9月22日上午,本次培训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绵竹市教育局教研员魏明贵主持,绵竹市教育局副局长唐军、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胡克明出席。唐军副局长首先介绍了桂馨基金会与绵竹市教育局在桂馨科学课项目的广泛合作,对桂馨基金会将优质专家培训资源带到绵竹市表示了感谢,并对参训老师们的专业学习和能力成长提出了期望和要求;桂馨基金会项目经理任飞艳介绍了桂馨基金会和本次幸福园丁培训活动的概况和目标。


培训内容分享


积极关系: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培养教师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用感恩、仁慈、慷慨的态度对待他人,构建积极、稳定、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

积极投入:体验过程的快乐,学会专注与投入,培养教师专注与投入,在工作、生活中产生内在动力,感受乐在其中的“福流”体验,享受过程的快乐。


积极自我:建立积极而稳定的内心力量,让教师善于发现自身的天赋与优势,建立自信与自尊,培养教师、学生全面积极的心理力量。

积极情绪:学会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帮助教师了解情绪的基本规律,学会引发和增加积极情绪,调解负面情绪。


为什么要做幸福园丁培训呢?


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普遍缺乏家庭教育,这样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乡村教师身上。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却几乎承担着乡村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工作上忙着教学,很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老师甚至都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长此以往,教师们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


桂馨基金会希望相关培训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学科能力的同时,也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提升教师们的幸福感,让乡村教师能够更积极、健康和快乐的工作。籍此,希望他们给予乡村孩子的教育也是快乐幸福的,进而为乡村教育营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延伸阅读:何为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又叫积极教育,是由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一项课程。该课程依托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研发,联合了国内最优秀的积极心理学专家团队。课程分为: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投入、积极意义、积极成就六大模块。

1. 积极自我——建立积极而稳定的内心力量
    使教师、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天赋与优势,通过发挥优势创造价值,建立自信与自尊,培养教师、学生持久而稳定的积极心理力量。
    
    2.积极情绪——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保持积极情绪
    帮助教师、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规律,学会引发和提升积极情绪,调节和降低负面情绪。
    
    3.积极投入——体验过程的快乐,提高专注力
    培养教师、学生专注力与投入度,工作、生活中产生内在动力,沉浸其中,享受“福流体验”,投入并爱上学习和所做之事,获得过程的快乐;学会运用优势取得成效,掌握取得成就的各种技能与技巧,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和成就。
    
    4.积极关系——建立爱与被爱的能力
    培养教师、学生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了解关系中的自我、他人与情境的相互关系,学习积极有效的沟通技巧,构建积极、稳定、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
    
    5.积极意义——追求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
    培养教师、学生树立人生的意义感和正确价值观,设立有意义的目标并产生持久内在动力达成目标。使师生能够为所行之事赋于意义,为他人和社会贡献价值,使个人价值超越“个人”,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生命价值感。
   
    6.积极成就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对积极教育的定义是幸福教育结合传统教育
    积极教育从来没有排除传统的教育目标,即教授和训练学生生活、工作以及投入社会、创造价值的技能和才干。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和有力支持。积极成就模块中包括教会孩子发展性的思维、提升自主的学习动机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