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顾瑶:翻山越岭十余天
作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顾瑶 发布日期:2019-01-01

1、翻山越岭十余天(顾瑶)_副本.jpg

       在2015年暑假期间,我和同校不同专业的同学在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前往乡村学校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悦读周活动。同行十人,怀揣着“做自己所能及的事,带给孩子最积极向上的自己”的信念开始着支援山区教育的事业。


       带着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坐着“大型真实版过山车”我们就到达了湘西龙山石牌镇上母小学。从那时开始,我们的一身正气便开始慢慢显露!


一、及时雨


       早上是伴随着雨水击打塑料棚的声音醒来的,出门一看那淅淅沥沥的雨就知道今天的活动怕是没法开展。我们几个队员坐在图书室里伤脑筋,队长一直在想解决对策也时不时望望外边虚掩的大门,想着雨会不会停下来。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给之前报名留下联系方式的家长发去一个通知,回复的却是寥寥无几。


       雨还是在下,时不时透过门口低缝里会看到慢慢靠近的小脚,穿的有凉鞋有雨鞋,怕门没开,几个队员赶紧撑着伞去迎接,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个孩子,我们组织他们在图书室看书。可能正是因为下雨的缘故,图书室还真有个图书室的样子,孩子的玩闹心收了一收,几个小女孩搭着小板凳找着那本“垂涎”良久的《公主仙药》,男孩们在玩脑力游戏。我竟觉得这象是在一个大学生的自习室,不去打扰孩子们阅读。


       “你喜欢看这本书吗?”一个小女孩捧着一本《最小说》的合刊对我说,我这才合上书抬头看看这孩子,皮肤黑黑的,眼睛确格外的明亮。这才想到为什么会用“亮”这个字形容人的眼睛。我笑了笑,接过她递给我的小说集翻了翻,“这本书我不是特别喜欢,我喜欢这个书架上的书,你找一本我喜欢看的书,我去找一本你喜欢的书好不好?”她点了点头,笑露出一颗虎牙,便去找书,我去挑了一本新上架的绘本,笑了笑递给她,她拿着一本最底下的《会飞的女孩》给我,一本奇幻色彩很浓的外国文学书籍。


       她拿起书看了起来,很满足的样子。我却盯着书在想着,一场雨冲刷了原本的计划,却也冲刷了原本心底的浮躁,洗净了大山累积的灰尘,滋润了大山里孩子的心灵花,愿意为我们盛开。直到午睡过后,那个叫向秋玲的孩子从阶梯上迎过来问我书看完了吗,我这一天都是满满的。


二、没有也绝不会有一个抽象的学生


       迟来的开营仪式,可没有落下一点精彩。活动流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分工合作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竞争与合作。一次吹泡泡活动使我看到了一个毅力非凡,不断进取的小男孩侯顺;一次生熟鸡蛋的探究活动使我认识了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张康;一次知识问答活动使我关注着兴趣广泛,善于积累知识的张泰。在分营活动中,一个不善言谈,却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有些浓浓求知欲并渴望得到关注的春扬;在送刘秋林姐弟回家的途中,我发现那个平时默默在图书室角落看了一本又一本童话书的小女孩有着另外一面,心思缜密而又敏感的一面……


       这一个又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各自不同又多变的性格特点,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容词能概括这些特点。这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没有也绝不会有一个抽象的学生”。没有一套特定的教学方法能适应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这一天和学生真正接触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教师自然也是一样的,我觉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适应的过程。而要在短短半月适应学生,或使学生适应教师这还需要我好好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尽可能了解我的学生,随时转换一套便于学生适应的教学模式,这既是一次知识传递的过程,也会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很期待。


       “老师,这次你送我们到家门口好吗?”前几天坚持不让我送到家的小女孩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心中有感有慨,当初敏感的小女孩心扉已经对我开了一条缝。这段时间孩子们的改变我都看在眼里,也很高兴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


       前几天每天郁郁寡欢,心里藏着很多这个年纪孩子不该有的心事,甚至经常逃避课堂的李春扬小朋友能主动去认识老师,跟老师打招呼,大大的眼睛里也充满着喜色。平时的淘气鬼,大大咧咧的吴健小朋友现在虽然依旧有着调皮的天性,但我却可以看到他的改变,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看看书,也有礼貌,是个会问好道谢的好孩子。孩子们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多希望我们离开后孩子们也能保存这些积极的改变,慢慢变成习惯。


三、享受当下


       家人问我在这里是度日如年还是时光飞逝,我感叹一句时光飞逝。从开始活动到现在,我只上过一次课,大多数时间是作为助教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他们,熟悉他们。


       我们这是大学生短期开展的活动,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大学生和短期。大学生就限制了我们的空间,短期限制了我们的时间。从车程达九个小时的远方来到这里,甚至可以说是翻山越岭,也不能保证以后还会再见面。但我们来到这里都是有着同样的目的,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我们在关注着他们,他们还在被关注。


       短短的时间,与其花上心思让孩子们记住我们,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不如给他们我们所有能带给他们的,对他们有益的,同他们一起享受当下,享受这一段快乐时光。


       这次实践是我人生中一笔偌大的财富。写这篇文章时,一幕一幕仿佛又如电影一般在我面前放映,好像明天一早起来,仍能看到每天早早来到学院“调皮捣蛋”的大大怪将军吴健和小小怪下士向坤,每天定时寻找马颜青老师的李春扬,说着龙山话的侯安进,执着的吴顺和健谈的张政,积极主动的侯顺,每天开开心心的向秋玲和妹妹向娜,安静的刘秋林和停不下嘴的刘意,晚上还会和小飞飞打球,和侯安秀散步,马颜青和谭小玉一如既往的去总结放学,队员各就各位准备去送学生回家,然后赶回来吃晚餐,或许天气炎热,或许被淋得一身湿但都是说笑着回学校……仿佛明天还会同学生“斗智斗勇”,相互学习,还能吃一支“美国大瓜子”,还能为明天的活动熬夜到凌晨,还会费劲口舌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想再看一本图书室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