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黄国胜:我的兄弟姐妹
作者:浙江瑞安市虹桥路小学 黄国胜 发布日期:2019-01-01

1、我的兄弟姐妹(配图)_副本.jpg

       2014年11月12日,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6岁。


       我成为“桂花糕”,也是6年。


       虽然每年参加桂馨的活动时间并不多,长则一个来月,短则几天,但每一个与我有过接触的志愿者,我都会深刻地记着: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桂馨人。


       御用摄影师:岚姐和王哥


       初识岚姐,是在2009年的6月。带着一副黑框眼镜,顶着一个鸡窝头(有照片为证,因为实在是太忙了,顾不上梳洗打扮导致吧),穿着花衣黑裤,干净利落。说话的时候,眼睛特真诚地看着你,口头禅“就是!就是!”不停地往外蹦。会场上,她跑前跑后,摄像机“咔咔”响,满脸笑容,好像捡了多少钱似的。我跟丰伟说,你们基金会的李岚老师精力可真旺盛!和你这个年轻人都有得一比!丰伟说,李老师不是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她和你一样,是位志愿者,四川绵阳的,原本是位美术老师,灾后她做志愿者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由地对她肃然起敬——尤其知道这个时期她的儿子还在读高中之后。


       岚姐每天都要拍好几百张照片,空闲的时候就拿着相机一张一张地翻,看到不满意的作品要么删掉,要么修图,特别细致,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们基金会的很多照片,就出自岚姐之手。到现在,如果您在我们基金会活动中看到一个拿着相机一边狂拍一边笑得合不拢嘴的大姐,不用说,那就是我的岚姐。


       今年的夏令营,我又认识了另一位传奇人物:王哥王清河。传闻中,王哥是战地记者出身,能扛枪会打炮,擅摄像爱撰稿。北川营的时候,我担任的是总营顾问和新闻报道员的职责,不用整天围着营员转,这样就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营里的活动。关于王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四件事:孩子们蹲在地上造碉楼的时候,王哥不见了。一转身,嗨,地上趴着一个呢!眯着一只眼,快门按得咔咔响;科学嘉年华的时候,王哥又不见了。我不急,因为转身一找一个准:餐桌上叠着凳子,王哥正站在凳子上摇摇晃晃拍照呢;每天晚上,王哥发给我的每一张照片下方,都有对图片现场的详细描述,可以直接用来写新闻稿,让我特省心;最后就是王哥的心态特别年轻,有天晚上我们一起出去吃烧烤,有个小姑娘叫王老师“叔叔”,王哥大手一挥,说,怎么能叫我王叔叔呢?应该叫王哥!我的心还很年轻,我要跟你们一样年轻!恩,这样的心态,真心好!32个赞!


       不是校官的邵校:邵锋星


       初识邵锋星,是2009年的6月份,那次我们受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的邀请,作为桂馨科学课首批志愿者和章鼎儿、路培琦两位专家到什邡和青川做科学课教师培训。老邵是建德明珠小学的校长,我们简称他邵校,音同“少校”,一路上让他赢得了很多的关注。


       他这人上课特别大气,幽默,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上的课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课堂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吹气球,发射气球火箭……玩得不亦乐乎。交流时如果哪个学生回答得特别好,他就会很认真地问,哎,你叫什么名字?你真厉害,我要记住你!那小孩就告诉他自己叫什么名字,然后,他就很神奇地能够把这个孩子的名字记住!那个孩子就特别开心。这一点很奏效,因为其他的孩子也是呀,哎,要是能够让这个老师认识我,那该有多好!


       老邵还非常热心。我记得当时我们受北京小学校长的邀请,座谈会时发现北京小学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他就主动提出来要和北京小学结对,做一些力所能的事情,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结成友好学校,但是他这种主动进行沟通愿意提供帮助的精神还是很令我感动的。当然,合作是有多种途径的,后来我们基金会做西部教师到东部交流项目的时候,有好几个老师就是到他们学校去交流的。


       最后讲个很有意思的花絮。那次我们俩头天一个房间住宿,因为很累我就先睡了,但是一会儿后我就被老邵的呼噜给弄醒了。这家伙呼噜打得那可真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一会儿是细浪翻腾、一会儿是小号奏响、一会儿又是排山倒海……总之是一晚上下来呼噜没有一样重的。害得我没有办法睡觉,只好到卫生间拿卫生纸,弄点水把耳朵塞住了,才勉强入睡。第二天早上一醒来,看到他在那挥舞着双手,嘴巴动来动去但就是听不见他说什么,于是我就从耳朵里面掏出两个纸球。他张大嘴巴惊呆了五秒钟后笑得喘不过气来,顾不上再跟我说话,立马掏出手机,给他老婆、朋友、同事一个个打电话说,哎呀,我昨天晚上又打呼噜了,害得一起住的黄老师早上起来左边掏出一个棉花球,右边又掏出一个棉花球!……就在前几天,我们在瑞安碰面,饭桌上不用介绍,一说掏棉花球,他的几个同事全都认识我了。


       现在,邵校又多了一个身份: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这应该是“科学与桂馨同行,相得益彰”最好的事例。


       不睡觉的兔子:陈建秋


       关于陈建秋,我是很早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因为在浙江小学科学网站,他绝对是一个风云人物,网名就是大名鼎鼎的“不睡觉的兔子”。


       2013年5月,首届桂馨科学夏令营项目即将启动,基金会项目部经理王彬给我打电话,让我看一些名师志愿者和服务志愿者的资料,然后挑选几个优秀人才供基金会参考,陈建秋就是被我初步选中的几个候选人之一。


       确定了名单后,我们开始有了一些网络上的接触。我觉得这个人做事情特别靠谱。暑假开始没多久,筹备组就开始活动了,他负责建立讨论群,组织志愿者们展开讨论,很多细则都是第一届夏令营的时候确定下来的,比如营员守则、辅导员工作职责、探究项目的确定等。每次活动都是提前发通知,告知大家所要讨论的内容,给大家充裕的思考时间,最后通过讨论再把方案慢慢地完善起来,这也是第二届夏令营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推荐他做绵竹营总营长的原因。


       “不睡觉的兔子”的确名副其实。陈建秋在夏令营期间跟我“同居”一个房间,我真正明白了“不睡觉的兔子”这个网名的内涵。做夏令营是非常辛苦的,我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左右睡觉已经是很迟了,但是陈建秋同学每天晚上都是1、2点才睡,更牛的是每天早上我醒过来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他又已经早早起来了,而且已经完成了当天的一些工作安排。这一点我是由衷地佩服,完全不像我,一躺下来闹钟没有闹够3次绝对是起不了床的。一天两天还好,整个夏令营期间每天如此,不由地令我怀疑他那铮亮的脑袋就是因为长期熬夜没有休息好造成的。


       尽管最终我没能被他感化到每天晚睡早起,但他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的正能量还是深深地感染了我。


       扎根山区教育的好青年:朱利锋和徐里相


       认识朱利锋是基金会成立五周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北京领奖。永嘉有所小学叫做花坦小学,辖区内还有一个校区叫石公田,朱利锋老师就是这个校区的负责人,当时是章鼎儿老师授的牌——桂馨乡村科学教育创新实验学校。


       朱利锋老师原本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科学教师,后来停薪留职,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了一番,生意做得虽不至于风生水起,但也算是有声有色。但由于校网撤并,当地孩子需要教师,他又毅然决然地回来了,要知道他在外面做生意一年所得是现在领取工资的很多很多倍,但是他没有后悔,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山区这个学校做一名普通的老师。


       花坦小学石公田校区现在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名气,吸引了很多专家和学者来考察、授课,这个成就与朱立峰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首先他非常愿意沉下心来为山区的孩子做一些事情,而且他头脑中有很多的想法,我觉得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又勇于创新的、甘于奉献的人,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而舍弃自己其他一些生活方式的一个人,他的行为非常值得我敬佩。其次陈耀老师刚好是他的同届同学,两个有想法的人一交流,一拍即合,各种创新思想不断涌现,于是就有了今天石公田校区的荣耀。


       徐里相老师也是石公田校区的科学教师。我们认识不久,交流也少,但我发现徐里相老师特别认真负责,几乎任何时间都在营地:学生休息的时候,他在;营员活动的时候,他也在。整天跟营员混在一起,营员们也很喜欢他。


       有一次夏令营暂闭营后,我们一伙人出去溜达。我私下里问徐里相,我说你毕业后一直待在这个才二十几个小学生的学校,老实说,你有没有想过要调离这个学校?他很诚恳地跟我讲,离开这所学校的想法不是没有,家里人也曾经有过这个意思,特别是长达一两个月的寒暑假里,他有时候也会去思考,想着是不是可以离开这里。后来他决定不走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觉得他在这里遇到了像朱利锋这样的好兄弟,这点我非常的认同,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对的人;其次就是现在他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尤其是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教师,特别能理解他的工作,纵使现在是周末候鸟夫妻,也没有给他压力。徐里相老师30岁还不到,朱利锋老师也仅仅40来岁,在温州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小都市,他们能够做到坚守,把自己的青春默默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实在是非常了不起!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好兄弟而倍感自豪。


       青春桂馨人:蓓蕾,边边,凯子锅……


       夏令营的举行,让我有了与更多年轻人接触的机会。去年夏令营的志愿者姜畅、周玲、邹霜、李涛;今年夏令营的志愿者张蓓蕾、边均萍、贺娇娜、王凯、胡陶、胡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服务志愿者,他们肩膀上的工作担子一点也不比名师志愿者轻,从夏令营筹备开始一直到结束,他们都要全程参与,但他们从来没有叫苦喊累,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和最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他们的工作。我想,当更多的青春桂馨人为我们基金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时,我们就会走得更稳,更远。


       桂馨前行的路上,一路荆棘,一路鲜花,但因为有志愿者的同行,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风景。值此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6岁的大日子了,我要由衷地对所有的志愿者道一声:感谢您,我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