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施昌魏:不要轻易给学生答案
作者: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施昌魏 发布日期:2019-01-01

3、不要轻易给学生答案(施昌魏)_副本.jpg

         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因为捕鱼技术一流,被人尊称为“渔王”。“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渔王”经常向人诉苦:“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为什么我的几个孩子都怎么糟糕?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等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是到头来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还比不上技术比我差得多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读完这则故事,我联想起在一次探究式科学教育培训会上和美国科学教育培训师的一段对话。我问他们:“探究式科学教育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回答:“一位好的老师要做到始终不轻易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辩论、斗争,自己获取知识。” 而且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我们给答案了,学生会依赖我们,会问更多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去探究。”


       为什么没有教训不能使人成大器?美国老师为什么始终不轻易给学生答案?


       其一、为了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韦钰院士曾指出,要扑灭儿童好奇心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这就如同打字谜给人猜,未等人猜出就亮谜底,猜者自当无趣,渔王之子学渔技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很无趣的过程。同样地,对于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如果让学生认为老师什么都懂,他就会感到只要注意听和记住老师说的话就行了,就不会有探究的兴趣了。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寻,学生需要经过很多弯路,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直至自己得出答案。最终,学生除了收获答案以外,更重要的是收获那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愉悦感和成就感将继续激发学生去探究新的问题。


       其二、为了促使学生不停地思考。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习贵在思考,而且只有深度思考,才能深入事物本质,得其奥妙。所以,促使学生永不停止地思考、探索,是科学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科学课堂轻易给了学生答案,其实就在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力,挤占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结果,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独立的见解更不能产生,就像渔王之子一直被手把手地教,勿需动脑思考,只会越来越懒惰。而不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依赖,就不得不自己去思考。思而有得时,就会感到思考着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并从心底里感激老师。慢慢地,主动学习的意识明确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就养成了,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必将让孩子受益终身。


       其三、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要轻易肯定某个答案,更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钳制学生的思想,封住学生的嘴巴,堵塞学生的思维。要保证时间让儿童去表达、去交流、去辩论,从而形成共识。其实,讨论也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一个真过程。学生的表达即使幼稚但却本真,也许不一定与老师的、书上的答案相同,但那却是孩子自己的思想。只有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其成为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