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师魂”举行 呼吁民众关注乡村教育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纳阳小学女教师和她的学生们。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供图
11月12日,一项关注乡村教师生存现状的系列公益活动“师魂”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活动发起方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樊英表示,“师魂”项目缘于基金会所做的乡村教师生存调查,希望通过电视专题片、雕塑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呼吁人们记住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并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中国乡村教育。
2011年清明,桂馨慈善基金会开始为期半年的对四川、青海、湖南、甘肃、贵州等地山村小学的调查走访,了解当地乡村教育和教师的生存现状,并同期开始电视专题片《老师》的拍摄。虽然基金会之前也多次下乡,对乡村教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当地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仍让他们大受震撼。“老师们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并且流动性很大,对孩子们的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桂馨慈善基金会“师魂”项目经理酆伟说,“我们走访时曾经去过一个小学校,那里有位年轻的女老师,等到电视片拍完后我们接到消息,这位女老师已经结婚并辞职了。这就是乡村老师队伍的真实情况,很现实。”
在调查中,一位老教师独自一人留在山里教书,而儿子则到大城市打工,年青一代不再有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理想,因为“当老师很辛苦,又挣不了钱”。“师魂”项目组发现,很多农民渴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回到农村,尤其是不愿意让孩子当农村的教师。而农村的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也不高,一些教师甚至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如进城务工者。“教书就是我最自在、最乐意的事情,要是去外面,可能我也没法适应复杂的环境。”一位年近四十还没成婚的女老师说。
乡村教师地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待遇低,尽管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但是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依然不尽如人意。酆伟说,一般拥有正式编制的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大约在每月1000-2500元左右,根据地域、工龄等因素有所浮动,而代课老师的收入则少得可怜,甘肃古浪县程铺初小的老师一个月仅有700元,而这位老师之前在外打工,每天收入近百元,相差悬殊。
“我们希望通过电视专题片唤起人们对乡村教师生活的关注,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孩子的未来”。酆伟介绍说,“师魂”项目启动后已在甘肃古浪县和贵州从江县开展乡村教师奖金评选,为收入微薄的老师们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困难,以一年为期,每位老师可获得两万的奖金补贴。“而下一步,我们将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乡村教师的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个例 一个老师的山村小学
青海省湟中县甘家小学,因坐落在大山顶上的甘家村而得名。1984年,甘家小学唯一一位公办教师被调走了。当大家为找不到教师而苦恼时,22岁的本村青年赵顺兴找到村长说:“我是咱们村唯一的高中生,现在上面派不来公办教师,但我们的孩子不能耽搁呀,这些娃娃我不教谁教呀?”于是,赵老师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一教就是27年。
2009年3月,甘家小学的中高年级撤并到镇中心小学,甘家小学成为教学点,只保留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赵老师又找到中心学校的张校长,主动要求自己留下,“你再分配老师到山上来也很困难,再说,即便能分配来老师,他适应不了山上的环境,他会安心工作吗?那些孩子耽搁不起啊!”就这样,赵老师一个人留在了山上。
一个老师,一所学校,只能够进行复式教学。赵老师一个人担任学校所有的工作,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业务进修,还带领孩子们唱歌、做游戏、野炊、放风筝等等。那些小学该有的活动和项目,这里一样也不缺,他尽己所能让山里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和玩耍。
直到现在,甘家小学依然只有赵老师一个教师,他依然坚守在山上做着一个普通老师所能做的一切。在我国很多山区,像赵老师这样只有一个老师的山村小学校并不少,教师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微薄等现实急需得到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