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馨基金会助力湖北襄阳科学骨干教师培养
作者:王凯 发布日期:2015-10-31

  

10月27日—30日,为期4天的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湖北襄阳)项目第一场培训在湖北宜城市南街逸夫小学举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桂馨科学课项目特聘专家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桂馨科学课名师志愿者黄国胜、陈甜、王平三位老师和桂馨基金会项目部经理王彬、襄阳市教研室相关主管工作人员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本项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资助。


启动仪式后,章鼎儿老师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做了专题讲座《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讲座中,章老师提出,我们的科学课必须从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走出来,他给大家提了三个建议:进行价值意义的思考;作教科书的学习主体和教科书的科学素养目标两方面的研究;从研究教师怎么教到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转变。同时,他提供了四个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案例《浙江永嘉石公田小学探秘豌豆花的科学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材料设计、《小个子能不能翘起大个子》,借此鼓励科学老师们勇敢迈出改革的一步。


来自瑞安市虹桥路小学的名师志愿者黄国胜老师带来了《摆的研究》一节课。研究课中,他首先让组长给每个学生分好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同时带领一个小组给大家演示了实验怎么做。明确了任务与方法后,各个小组都投入到了探究实验中,在实验环节孩子们耐心的一次次反复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孩子们在获得了充分的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了研讨。


第二节课由杭州市天长小学名师志愿者陈甜老师主讲《相貌各异的我们》,她由自己的照片导入,很快就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课堂上,她让学生通过调查获得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生成图表、再对图表进行分析,整个过程让学生们真正的向前发展,而她整节课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也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赞叹不已。


下午,谷城县的王合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吃谁》一课。上课过程中,他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最后让孩子们找稻田里食物链的活动吸引力十足,孩子们积极参与,激烈讨论。


由当地科学课老师黄俊东带来的《沙尘暴》这节研究课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讨论和思考。这节课以阅读资料图表为主,为在场的老师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也需要用阅读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而不是一味的做活动,有时候静下来阅读分析,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二天的培训开始了,《玩名堂之玩乒乓球》是保康县二堂八一希望小学的孙传涛老师自己编的校本课程。课堂上,他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乒乓球一个、漏斗四个,首先他让每组的学生猜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分别向上、向下和水平方向吹会看到什么现象,接着让孩子们亲自验证,最后交流讨论球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这一过程让孩子们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对伯努利效应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冯辉老师的《水结冰了》一课在实验环节分发给了学生们食盐、空易拉罐、烧杯、冰、温度计等实验材料,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实验导学单上的提示和要求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记录单内,在实验过程中冯老师积极和学生互动,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探究。


南漳县王慧老师的《食物的色香味》从大家感兴趣的蛋糕入手,紧紧的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她又通过让孩子们品尝观察盘子里的蛋糕、苦瓜、咸菜、橘子等材料,以及在不打开黑袋子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去研究身边常见的食物,此举让三年级的孩子们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午的培训中,嘉兴的科学教研员名师志愿者阮翔老师主讲《用一瓶水测量时间》,他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杯水带领孩子们足足研究了一节课。他先让大家一起测算一瓶水流完用多长时间,接着让大家想办法除手表外还能怎样估算时间。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感受实验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对什么是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


名师志愿者王平老师通过《大气层》一课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对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5E教学法”(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有了详细的了解。当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不太理解老师的解释时会不厌其烦的在课堂上解释三、四遍,这一动作所体现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理念以及对孩子们知识体系的建构方式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经过前两天的学习后,第三天培训中,学员们进入了同课异构环节,《谁吃谁》和《沙尘暴》两节课被重新修改后示范。《谁吃谁》一课中,授课老师对孩子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予了更多的尊重,师生之间有了更多融洽的交流互动,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沙尘暴》一课依然是以对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为主,这一次授课老师开门见山的先让大家通过阅读资料完成表格,再根据表格画出统计图,最后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借此驱动孩子进一步主动去了解沙尘暴的成因。这些都能促进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向前拓展。


10月30日是本次培训的最后一天,第一节同课异构由宜诚实验小学的王辉老师执教《玩乒乓球》,阮翔老师指导,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们惊喜不已。课堂开始后,王老师首先给学生们一个漏斗和乒乓球让他们自己玩,学生们向着各个方向往漏斗吹气,发现乒乓球虽然转动但并没有掉下来,接着他让学生们玩吹纸和吹杯子,最后给学生们布置了课后活动。整节课在活动中进行,没有给学生讲任何概念的东西。


之后,来自襄州区的龙云老师带来了《水结冰了》的改进课,他首先用图片引入了露水和霜,引发孩子们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探究,接下来让孩子们在纸上猜想霜是怎样形成的,并进行分组学习,在交流中归纳出霜与水有哪些联系,水还有别的状态吗?之后,老师让孩子们拿出实验记录单开始做实验,各个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并在实验中各有发现。最后老师布置下任务让孩子们下课后继续探究实验中出现现象的缘由。


短短四天的培训活动很快就结束了,然而科学老师和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员们思辨的火花正激烈的碰撞着。


陈中云老师已经是第二次带来研究课了,她在说课时谈到,以前我认为只能在网上看章老师和路老师的优质课视频,可是没想到这两年我能够连续两次让他们指导我的课,两年来我感觉在课堂上自己的表现更加沉稳了,也慢慢体会到章老师所说的“从教师中心往学生中心转变”,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站的高度不同了,心里面更加有学生,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也更加关注了。


来自山东的两名非科学专业的老师参加完这次培训后说道,桂馨基金会在培训时间安排和活动形式方面很合理,王平老师在《大气层》一课中对学生的充分关注和尊重,还有对科学概念的解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把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可行可评估的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5名“复星•桂馨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一期培养学员全程参加了这几天的培训。


学员肖爱玲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和评课感悟到,探究并不是简单的动手实验,动手实验只是探究中一种获取证据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介入要研究的问题,预测后可采取任何方式去获取证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完成探究。


学员叶嘉妮说,通过这次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观摩学习,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通过名师的课堂真正感受到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我们要清楚自己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的角色,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陈述去支撑自己的观点,表达科学知识,从而让孩子建立起科学的概念。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勇敢且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样作为师范生学员的贺轶伦在经过这次培训之后,更加明白了科学课改革的方向和意义,就像王平老师所说的探究并不仅仅只是做实验、做活动,阅读、查阅都可以是探究,探究可以有很多手段,在小学科学阶段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而不单单是浅显的把科学课理解成做实验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