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桂馨基金会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项目让师范生爱上科学
2017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我在这里参加了一场朴素的科学论坛。却没想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师范生对于科学教育的热忱与纯粹让人感动。他们多是桂馨基金会实施的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项目的受益者,大学期间,得到了持续学习、实践和成长的支持。论坛上,他们与专家对话,提出了对科学教育的许多困惑与思考,得到了专家和名师的点拨。他们中有许多人毕业后要到农村任教,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许会让他们纠结。我不知道,若干年后他们还会保有初心吗?但是我相信,桂馨基金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金桥小学学生沉浸在科学课堂
他们从没放弃走出大山的希望
湖南省龙山县位于湘西州北部,建于清雍正七年,因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这里虽然偏远,贫穷,可是孩子们却从没放弃走出大山的希望,他们努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生活在湖北平原的小学科学教师王凯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参加桂馨基金会的悦读周夏令营活动。作为志愿者,阅读结束后,她送几个小朋友回家。王凯第一次见到这些群峦起伏的高山,感觉走进大山,好像就走不出来了。
学校位于一条主路上,沿着主路一直走下去,王凯和同行的志愿者商量,走到路的尽头,应该就都到家了。可是到了主干路的尽头,还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到家。王凯问他,“你家还有多远?”“马上就到了,您不用送了。”小男孩有礼貌地回答。王凯决定还是把他送到家。
主路已经没有了,开始出现一些小岔路。走着走着,就开始爬山了,山路是很狭窄的坡路。正值夏天,王凯一边走,一边擦汗。小男孩的书包里装了很多阅读书籍,沉甸甸的。王凯说,“我来帮你拿吧!”小男孩说,不用。翻过那座高山,又走下来。王凯问小男孩,“快到了吗?”小男孩摇摇头。
王凯跟着小男孩从这座山穿到了一条小路上。走啊,走啊,又走了好一会儿。“我问他快到了吗,他说,马上就到。”王凯向记者讲述着那时的情景。又过了一会儿,她跟随小男孩走到了另一个山间小路,“相当于翻过了另一座山”,大约又走了四五十分钟。王凯渴得厉害,想喝水。小男孩说,“老师,我可以自己回去的。”王凯想,我一定要看看他生活的地方。
终于走到另一条大路的旁边,他们遇见了小男孩的姐姐。“她手里拿着平时喝农夫山泉的那种最大的瓶子,好像是从哪接水回来。”王凯向小姐姐打招呼。过了一会儿,又遇见了小男孩的妈妈。“她妈妈过来和我聊天。”
这个夏令营活动,本来我是不想让他参加的。妈妈说,他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家里还有个哥哥,有个弟弟,还有一个失眠的爷爷。因为暑期没有人送他,他在家里还能照看一下爷爷和弟弟。可是他说,没人送我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去……
“他在读五年级,阅读活动每天七点钟开始,他不到六点钟出发,自己走过去。他说,我很喜欢,我一定要参加夏令营。”王凯在向记者讲述这段真实的故事时,内心仍然溢满着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活动的意义所在吧,让这样的孩子在暑期里有这样的体验。每天去一个小时的山路,回来一个小时的山路,这样坚持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做好呢?”
据桂馨基金会运营总监酆伟介绍,桂馨书屋项目,关注贫困地区儿童阅读。它不只是捐书,我们想怎么真正落实。所以桂馨基金会组织了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接受集中培训后,按照要求策划和组织实施阅读主题活动。每次大约十天,十人一个志愿者团队,在乡村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精选的书籍也包括一些科普读物。除了“阅读主题”的夏令营,桂馨基金会也在推动“科技主题”的科学夏令营活动,期望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
桂馨科学课项目首席专家章鼎儿老师及桂馨基金会秘书长樊英女士参加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成长主题沙龙
“我现在教语文,却硬要上科学课”
贺娇娜今年刚刚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因为是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她在大一时作为志愿者参加了第一期桂馨科学夏令营。“湖南一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老师说这些活动对学生有好处,当时109个入选名额中,我们学校占了十几个,这个比例还是挺大的。”
贺娇娜和王凯就是在这一期的夏令营志愿活动中相识的,当时王凯在北川营,贺娇娜在绵竹营。她们除了志愿服务外,还经常进行一些研讨交流。四年来她们参加了桂馨基金会的许多活动,比如科学名师进高校,东西部教师交流培训等。在科学教师培训中,桂馨基金会也会组织师范生学习观摩。贺娇娜和王凯虽然在不同的省市读书,偶尔也会通过这样的机会,再度相遇。桂馨基金会聘请了科学教育专家或名师作为导师,每月一次组织师范生进行线上的主题研究与学习交流。四年来,贺娇娜和王凯通过线上社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和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碰撞,进行了很多科学主题的探讨和研究。
大学期间,贺娇娜申报的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项目让她受益良多。一想到桂馨基金会对大学生是长期跟踪培养,不是给你一笔钱让你吃喝玩乐,而是通过三年的持续学习、实践和成长支持,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贺娇娜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她和同学们一样,喜欢科学,热爱科学,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他们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
2013年暑假,贺娇娜参加了桂馨基金会和山西师范大学合办的“科学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那是她第一次接触桂馨基金会,如今已经四年了。四年中,她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成长,更是职业精神的影响。她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桂馨的话,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贺娇娜梳着马尾辫,穿着白色长裙,声音轻柔而坚定。“什么样?”记者追问。“即便我现在教语文,但还硬要申请上科学课。我任教的小学需要语文老师,我现在教一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科学。”说这话时,贺娇娜有一种小小的掩饰不住的自豪。
来自浙江湖州的叶军老师与学员分享交流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无论是桂馨基金会的悦读周夏令营、科学夏令营、还是科学教师培训、科学师范生创新技能大赛、线上研讨等项目,都给每一个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贺娇娜和王凯也不例外。贺娇娜告诉记者,她志愿参加过四川雅安、湖南株洲等地的教师培训。“每一次,我都从那些老师身上看到,他们不仅仅是名师,更是普通人,他们的身上有着普通人对于科学的热爱与坚持。”
今年,贺娇娜大四毕业,从一个师范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志愿参加湖南株洲的一期教师培训。有一位叫陈双的老师上了一堂研讨课。她也是语文老师,在上科学课。最后的说课环节,她说得泪流满面。“她说到自己对科学教育的那份热忱。”贺娇娜说。
在那所小学,一楼挂着一位明星教师的宣传,是一位非常有资历的科技辅导员老师,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提问环节,每一人在讲述自己经历时,都不自觉地流下泪来。“当时就让我想到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看到的科学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永远保持着那份热忱。”
选择科学教育对贺娇娜来说是一个偶然。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她从没想过,科学会给她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贺娇娜说,现在觉得,你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情,会让你坚定继续这条路的选择。
贺娇娜是在参加科学夏令营的时候开始爱上科学的。2013年,当她看到桂馨基金会的夏令营宣传片,觉得好棒。“尤其是看到孩子们拿着纸飞机一起往前飞的片段时,我差点掉了眼泪,非常感动。” 贺娇娜说。
而真正到了四川绵竹参加志愿服务,现实并没有想象那样美好。每天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天气闷热,一天下来,贺娇娜的身上都是汗湿,“感觉衣服一拧就能挤出水来。”每天早晨,开始准备完整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和体力的。而孩子们玩嗨了的时候,又需要老师们在旁边看护。每天晚上大家要对这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培训。充实而紧凑的节奏,让贺娇娜不敢有半点松懈。她很疲惫,然而每一个活动,又会带给她不同的惊喜。“我当时第一次见到水火箭,看到孩子们自己做的水火箭飞向天空的时候,差点开心地跳了起来,这感觉太美妙了。”
在农村小学任教,条件非常艰苦,贺娇娜一边教语文,一边教科学,每天至少要上四节课,还有早读,午间阅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工作很累,我每天都要给自己打满鸡血,如果不是每天充满了热情的话,我可能撑不了这么久。能够保持这份激情,一定是我从孩子们的身上获取力量,从那些热爱科学的教师身上获取力量,从我身后的这个团队获取力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李志鹏进行课例展示
在生计与热爱之间平衡
王凯和贺娇娜不同,她已经工作了三年,毕业后任教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椿街小学,因为学校实行科学教师年轻化,年轻的她已成为教研组长,将科学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带领年轻教师和老教师一起推动课程改革。然而,桂馨基金会的科学专业奖学金项目带给她和贺娇娜的影响却是相同的。
王凯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她参加北川夏令营,其中有一位名师叫宋东,是教美术的,也被安排参加这期夏令营,在夏令营途中,他们一起进行了一个主题研究研究,探寻北川当地岩石的秘密。每天准备资料,孩子们乐此不疲。当年的年会,宋老师分享了一件事情,王凯坐在下面就落泪了。
“他说,北川夏令营结束后,他有一次教研的机会又去了我们当时做夏令营的那个学校。他从外面往里面走,这时候校园里走出来一个小男孩,穿着夏令营的营服,小男孩所在的营叫蜗牛营,营服上的图案是当时自己手绘的。那个营服应该穿了很多次了吧,宋老师的形容是,‘本来是白色的,已经变黄了,可以他还穿着。”这件事情对王凯的触动很大,“这样一个夏令营给孩子心里真的留下了关于科学的回忆。他能够一直坚持穿上这些衣服。我觉得这就是播下了一颗爱科学的种子。”王凯坚定地说。
三年前,王凯刚毕业时,面对顽皮可爱的孩子们,也曾手足无措。渐渐的,随着对孩子的理解,她越来越沉着冷静了。她将那么多优秀科学教师分享的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理念带到课堂,给孩子们试一下,在自己的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不一样的改变。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简单。她天真地以为,所有老师都是纯粹地爱科学,喜欢做活动。到了学校才发现,身边很多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老师,每天气死沉沉,做事情不积极。“就是这种环境,这样的状态,她们只是为了生计,把它当工作,为了把这节课完成。”王凯不解地说。
那一瞬间,王凯有点动摇,“我为什么要这样?”学校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晚上回去后,王凯还会帮桂馨做一些事情。很多同事问她,“有钱吗,没钱搞这个干嘛?” 王凯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她有一份坚持。”在外面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的身边有一样充满热情,激情,有共同目标的人。你会觉得这样子做事是非常快乐的。”
王凯在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平衡着。“我的想法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给大家做出榜样来,我是组长嘛,我也要影响其他年轻人,让她们保持活力。” 王凯深知,教师工作的前三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将自己多年积淀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到课堂上,让自己有一个内化和深入思考的过程。
尽管已经从师范学院毕业,科学专业师范生奖学金计划也将结束。但她还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参加桂馨基金会的线下培训和网络研讨。“有两件事情,我要一直坚持去做,一个是桂馨书屋悦读周夏令营活动,一个就是科学教师研讨学习。桂馨基金会奖学金项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网络研修没有结束。”
幸运的是,王凯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每个年级都配有专职的科学教师,校长也很关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车模,航模,箭模,科技制作,无人机等类型的兴趣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这些项目都很感兴趣。”王凯开心地说。
2017年9月,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由桂馨基金会举办的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颁奖典礼暨未来科学教师成长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和师范生认真聆听了科学教育专家以及名师专业讲座,学生们纷纷向与会专家提问,表达了自己遇到的困惑和对科学教育的思考。
王凯、贺娇娜、李志鹏、饶思琪、汪佳慧以及和他们一样热爱科学教育的30名志愿者获得了复星桂馨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钱虽然不多,却是对她们的鼓励,这三年间,她们收获的远不止这些。” 桂馨基金会运营总监酆伟如是说。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贺娇娜从容淡定。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科学教育不单单是一个学科,我们更多地要做全学科的教育,要往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辐射。科学老师的课堂不仅要找一些科学框架里面的东西,更多地要延伸出一个整体知识的概念。不具体区分某一个学科,我想所有的老师和所有的学生都有了这种意识之后,也不会想某一个学科是主课,某一个目学科是副科。整个知识是一个有连接的整体,是一个系统。
后记:一位刚刚毕业的乡村小学教师能有如此认识,是乡村教育之幸,科学教育之幸,国家教育之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望着领奖台上的她们,我想,荣耀理应属于这些纯粹的用心爱着教育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