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苏泽岚:蒲公英的梦想
作者:江西农业大学 苏泽岚 发布日期:2019-01-01

4、蒲公英的梦想(配图)_副本.jpg

       “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四年级的班会课上一个小女孩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端坐在课桌上,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猜想着我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我微微一笑,故作神秘说道:“老师的梦想嘛,有一个在近期已经实现了,而且还是你们帮老师实现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孩子们一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一会却又摇摇头。我笑着解释道:“老师的梦想就是在读大学时来乡村支教,来和可爱的你们一起度这难忘的十多天呀!”


       没错,这是我的梦想,一个支教的梦想。这也是我参加桂馨书屋“悦”读周的一个原因,实现自己的梦想。支教梦,也许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梦。但我的支教梦并非是在大学才产生的,我的支教梦已在我的心底埋藏了十年,也激励了我十年,让我这十年求学路一直坚持了下来。


       很多人听我这么说,都很疑惑为什么我十年前,还只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会产生支教的梦想。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上小学,这一年的暑假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我们的小镇上迎来了一批省城来的大学生,大家对这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都充满了好奇,只知道他们是省城大学的志愿者,而那个时候对于从没走出过小镇的我们来说,省城就是一个遥远的、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地方。从老师口中得知他们是来给我们进行义务支教的。出于好奇,我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人生的第一次接触支教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短短十多天,我渐渐感受到了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与原来老师的不同,他们热情,他们真心的关爱着我们,他们与我们交朋友,和我们谈心,跟我们说着他们大学的故事,与我们快乐地玩耍。十多天很快就过去了,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要离开,一位大姐姐在离开时送给了我一支铅笔一个橡皮,并在一张纸条上写下:“送你铅笔,用来记下美好的回忆;送你橡皮,用来擦掉所有的烦恼。”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们坐上了离开的汽车,看着汽车渐渐远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十多天的相处,让我们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感受到了满满的爱心,让我们乡村的孩子对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那时我就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要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我也要上大学,我也要去支教。儿时的很多话到现在都已忘却,唯独这个儿时的梦想,我一直埋藏在心中,并为实现它不断的努力着,这个梦终于成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它不仅是对现在的我的写照,也是我对现在这群孩子们的期望,看着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我。我一直坚信梦想就如蒲公英一样,是可以不断的传播下去。出发前有队友问我,我们这短短的十多天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我想说,我们带给孩子的,不是我们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知识,我们能带给孩子的是对未来的信心,对梦想的追求。


       不久前网上一篇很热的文章《叔叔阿姨你们别来支教了》,看过这篇文章,我不禁产生疑问:“难道这真的是支教这一项目存在的弊端吗?支教真的不应该继续了吗?”有过亲身经历的我知道,有问题的不是支教本身,而是在于参与支教的志愿者们,真正投身支教的志愿者,又怎么会遭到学生排斥呢!真正的志愿者,会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真正的志愿者,会让孩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真正的志愿者,就是那蒲公英,把梦想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总有一天会开出绚丽多彩的梦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