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沈跃群:我能给你们带来什么
作者:浙江湖州市南浔锦绣实验学校 沈跃群 发布日期:2019-01-01

4、我能给你们带来什么(配图)_副本.jpg

       2014年10月12日,我和阮翔随章鼎儿老师来到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参加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组织、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资助的桂馨科学教师培训四川雅安(四县)项目。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汉源县城,还在车里,就能感受到汉源的灯火辉煌,让人感觉十分繁华。待下车,我发现街上人不多,真是灯火比人热闹。一个科学教师,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这样太浪费能源、太烧钱了!


       第二天,我们便开始听汉源的老师上课,集体议课、评课。我们分别听了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叶德芬老师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富林镇第一小学甘健蓉老师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两位老师都不是专职科学老师,在接到开课任务的短短几天里去准备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科目的课,真的很辛苦。虽然是第一次上科学课,但两位老师都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科学”,都有“观察(或实验)、记录、讨论”,真的很不错!听完后,我在思考:汉源的老师需要什么?他们需要去理解“科学”这一门课程,需要理解科学教材。科学课,我们要干什么?科学课,怎么教?这是他们在科学教学中首先应当明白的。


       在课的间隙,我进入了汉源县富林镇第三小学的仪器室,看到里面有不少实验器材,跟我们的一样,也是浙江宁波生产的。不过,器材基本是没使用过的。汉源三小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也没有专用的实验室,这些材料可能处于“休眠”状态好久了。汉源学校的科学教育需要什么?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需要人。很多实验材料都是可以从生活中取得的,小学科学课的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儿童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果有了有创意的教师,那么普通的生活材料就会被创意利用。科学无处不在,科学课也可以无处不在,科学研究材料也是可以随处取得的。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和阮翔老师各上了交流展示课,并做了半天的讲座。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在想:我能帮这里的老师什么?在第一天的下午,我就去宾馆整理了自己的讲座,我想为这里的老师提供可操作的、实用的方法,少一些理论,多一点实在的东西。他们需要立即可以拿来用的东西,在用的过程中理论可以慢慢被领悟。在“用活动帮助儿童建构概念”的讲座中,我用自己的实践,提供了大量照片,分“活动的改进”、“记录单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与改进”、“课外活动的指导”四块内容与老师们分享了我的教学实践经历、教学操作方法,老师们也感觉“实在、有用”,纷纷拷贝我的讲座PPT,我为自己能帮到这里的老师而感到欣慰。


       汉源之行是我第二次参加桂馨科学教师培训项目,5月我去了西宁,10月来了雅安,我发现东西部的科学教育的确是不均衡的。上半年,西宁的老师(还有甘肃来旁听的老师)那么认真好学,让我非常感动。前不久,10月初的样子,甘肃的王小会老师辗转打听到我的电话,要我上次在西宁的讲座电子稿。虽然我没准备电子稿,但她的好学精神给我很多鞭策,“我能为他们做什么”这是我问自己的问题。这次来雅安,我同样发现这里的老师非常认真、好学,他们很想“听听外面的声音”“看看外面的做法”。桂馨的科学教师培训项目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它对推进小学科学课程在全国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它为西部的教师带去新的信息和教学理念,为西部的科学课注入新鲜活力。这里的孩子需要科学课,需要探究活动。


       我为能参加桂馨的活动而倍感荣幸,感谢桂馨提供了机会,感谢章老师,能跟随章老师为科学课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