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梦想,哪怕会受伤,哪怕有风浪,风雨之后才会有迷人芬芳。”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打破了大山的寂静。8月2日,是罗甸县木引镇摆龙小学桂馨书屋公益项目开展的最后一天,历时12天的悦读周夏令营活动结束。面对这些淳朴的孩子,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的志愿者们眼泛泪花,心存不舍。在即将返程的哥哥姐姐们面前,孩子们嚎啕大哭起来。
“我们连续2年在罗甸县实施项目,目前已建成26个桂馨书屋。”桂馨书屋项目罗甸县片区负责人唐北辰告诉记者,该项目由桂馨基金会支持,以桂馨书屋搭建为基础,以阅读为主题,以夏令营为载体,在乡村推广儿童阅读和传播阅读理念,是一个短期综合性项目。今年暑假,江西财经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吉首大学等全国8所高校组建10个公益志愿者团队,集结141余名志愿者深入罗甸县,在偏远的皮桶小学、栗木小学、董当中心校、纳闹民族小学、深井小学、高兰小学、床井小学、纳平民族小学、摆龙小学、团结小学等10个项目学校“安营扎寨”,启动10个桂馨书屋的搭建工作。
“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队长张慧敏介绍,她的小组里有很多志愿者都是农村家庭出身,与这些孩子们能“心意相通”。书屋搭建完毕后,他们有针对地带领孩子们阅读、学习、生活、娱乐……
“来之不易!”回忆起报名参加这个公益项目以来的经历,江西农业大学大二在读学生、甘露支教团晨曦队志愿者队长方博超感触很深。
“3月7日开始报名,经过了多次面试筛选,到4月10日名单才最终确定,又等了两个月才成行。”7月5日下午,方博超带领甘露支教团晨曦队的12名志愿者在南昌火车站登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7月6日晚上21点,12名志愿者顺利抵达位于罗甸县边阳镇大山深处的皮桶小学,开始了一次“神奇的旅行”。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皮桶小学的学生,方博超似乎看到了儿时的自己。他从记事起,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村子里,上中学后只能住在寄宿家庭,从出生到上大学,几乎都没有父母的陪伴。
“我今年申请当队长,是想带领我的团队为孩子们能多做些事情,多陪伴他们。”方博超是第二次到罗甸县偏远乡村小学支教。去年暑假,他千里迢迢到过罗苏小学,经历过15天难忘的支教时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孩子们正在晨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孩子们的晨读爽朗有力,动作传神到位。一个个热血澎湃,朗读声响彻山间,原本沉寂的乡村小学变得书香满园。
在皮桶小学,方博超和他的团队与60多名学生度过了15天的“悦读时光”。他们在开营仪式前为学校搭建好书屋,书屋内有1500本各类供孩子们借阅的图书。每天带领孩子们晨读、绘画、学英语,开设各种趣味主题活动、趣味运动会、绘本课、职业体验、比赛活动等非传统的支教形式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阅读习惯。
最后一天的闭营仪式上,孩子们争着向大哥哥、姐姐们要QQ号,要签名,求合影,小小的山村学校笼罩这一层淡淡的离别愁绪。
15天的“悦读时光”转瞬即逝,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户,孩子学习新知识,认识外面的精彩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模式。
“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来自江西省萍乡市的谢彩妮是一位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女孩,活动中,她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整个身心都发生了脱变。”
“很懂事,很内向。”这是志愿者们对团结小学四年级学生杨冬成的最初印象。杨冬成家住在离学校非常远的紫云县宗地乡大地坝村摆弄关组,每天要起得很早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他却从未迟到。
“大家都不要吵,老师放什么歌我们就听什么” 经过多天的夏令营活动后,他开始变得大胆起来,学会举手回答问题,慢慢的帮助志愿者老师维持课堂纪律。
“他很认真,收书、填表等做的非常好。”没几天,志愿者团队发现杨冬成的一些优点,决定让他当书屋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借还工作。
“孩子们年纪小却很敏感,一方面特别期望得到认同和关注,另一方面又有些自卑。”摆龙小学的志愿者褚天娥深有感触。有一次,在送学生回家的路上,五年级的盘明秀突然向她发问:你为什么不去我家,是不是因为我家又脏又乱?
“爷爷去世了,妈妈改嫁了,爸爸在广东打工,姐姐已经出嫁,家里就她和奶奶两个,奶奶有严重的佝偻病,在家里都是她做饭吃。”褚天娥说,盘明秀心里的这个“自卑结”必须解开。
“现在她变得愿意展示自己了,上课举手是最活跃的一个。每天的上学路上,她会摘小花扎成一束送给我,挺想哭的,很感动。”褚天娥说,她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懂礼貌又开朗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改变今天的孩子,孩子们就能改变整个世界。”唐北辰是桂馨基金会罗甸项目的负责人,每到一所小学,每到一支团队,每参加一场悦读周,除了督促并协助志愿者们完成桂馨书屋的搭建工作外,他也会在某晚例会之余,从一个桂馨工作人员的角度,以一个老志愿者的身份,去给这些志愿者讲述桂馨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罗甸县教育局图书仪器电教中心主任岑恩忠认为,桂馨书屋项目可以推动乡村小学图书规范管理,培养乡村学校学生阅读习惯,构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唐北辰,一名职业公益人,也是贵州省罗甸片区桂馨基金会桂馨书屋搭建暨悦读周夏令营活动的项目负责人,主要工作是走访与桂馨基金会合作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团队,督促并协助志愿者们完成桂馨书屋的搭建工作和悦读周夏令营主题活动。
“与桂馨第一次结缘是在2014年的夏天。”唐北辰回忆,2013年9月份大一入学初期,受直系学长的影响,加入了湖北经济学院的公益社团“吴天祥小组”,每周末去给学校后勤员工的子女做义务家教,直到大一结束的那个夏天,怀揣着对公益、乡村、教育公平与正义最单纯的憧憬和向往,随着社团成员一起参加了桂馨基金会组织的义务支教活动,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黄坑乡大沙村祥德希望小学历经了2个星期的支教时光,那是他第一次与桂馨基金会接触。
“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国农村的印象。”这次支教经历让他很震撼,身处山区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甚至没有一本课外书籍。
“做公益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大学期间,唐北辰曾多次参与桂馨的公益项目,本科毕业时他放弃了出国、考研这些父母眼里的“康庄大道”,离考研还有4个月的时候,他向桂馨投递了简历,开始了自己的“公益生涯”。
“正式入职桂馨是2017年7月。”入职后的第一站就是罗甸。那个暑期发生的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1个人1个背包1个箱子开始“独行”,从火车、汽车、摩托车到步行,31天走访了罗甸县12所乡村小学。今年暑期,又深入罗甸新建成的10个桂馨书屋项目学校走访。
“他知道很多连我们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山路。”县教育局干部王黎邦说,唐北辰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桂馨书屋项目,献给了罗甸的乡村小学。
“你一个人在外出差这么久不会觉得孤独吗?”面对志愿者的提问,他的答案很简洁:搭建起桂馨书屋,通过悦读周活动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用精心准备的活动让孩子们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根本感受不到孤独。
采访手记:第一次到桂馨书屋项目学校采访,是2017年暑假,地点是罗甸县红水河镇云里小学。“给山区孩子带去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力所能及地教会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接受采访时,贵州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晨曦支教队桂馨志愿者曹贵琳告诉记者,最后写工作总结的时候,感觉自己并没有达成既定的任务目标,时间太短了,硬灌给孩子们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来得及消化,自己就要离开了,从此后天各一方,想管也管不到,感觉很遗憾。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经历一个“特别时空”陪伴后,冷漠、孤僻、焦躁、无趣……一个个负能量的词汇开始远离孩子们,经历春风、阳光、雨露般的“心灵交流”后,山村里的孩子开始走出“留守的阴影”,自信从容地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路。
“看着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他们好奇的眼神,我似乎融化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他们都认真积极的地完成。”曹贵琳在自己的日志里写道。
在曹贵琳眼中,罗甸县的山水有灵性,红水河风光无限,孩子们是最可爱的“小精灵”。在云里小学的孩子们眼中,志愿者老师们的课程都是那么新颖,每一天的活动都是那么别致,每一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孩子们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写小纸条和老师说悄悄话,一个稚嫩的拥抱,一个甜美的笑容,都能让志愿者们感动。
陪伴是“最走心的公益”,能让落寞行者心也盎然,让常年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获得“爱的补给”,让他们性格变得自信、开朗、大方、有度量,让他们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
2018年暑假,再次听说“桂馨来了”的消息时,由衷地为那些常年“囿于大山”的孩子们感到高兴,短暂的陪伴之后,至少他们可以感知:人生可以有无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