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刘晋斌:我与桂馨的十年
作者:​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晋斌 发布日期:2019-01-01

1.jpg


桂馨,在我电脑和手机的汉字输入系统里,已经是一个固定的词组,使用频度相当的高。


桂馨,在我修炼的功课里,已经是一个规定动作,是三观完型的重要构件。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与桂馨有了不解之缘。


2008年的中国,有几分悲壮。那年的秋天,北京已经有了一些凉意。在东三环一幢楼里面的一间平常会议室里,几个科学教育的资深人,几个拟投资科学教育的投资人,相对而坐。他们说,对四川灾区的支持可以从科学教育做起;他们讨论,项目有何价值?有何持续性?我们不要昙花一现。他们说,科学教育可以重聚民族信心,学生将是民族未来脊梁;他们说,我们不要口号,我们要脚踏实地。他们说,人类是从使用工具开始与动物分道扬镳的,科学教育也可以从使用工具开始来建构科学思想改变人生轨迹。几番交锋,达成共识;几杯清茶,溶融精神。谈笑间,发现原来大家都是这么的务实。


从那天起,由章鼎儿领衔的专家团队一拨又一拨从浙江、江苏等地出发,奔赴培训地;从那天起,培训地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已是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从那天起,培训地的科学课堂风声再起;从那天起,工具箱源源不断运往四川、湖北、贵州、青海、湖南等地;从那天起,中西部科学教师到东部取经已经是常态。


十年间,我到过青海、湖北、湖南等桂馨科学课项目实施区域的学校,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对科学教育的思想、方法、经验的需求,他们在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保持着乐观和执着、坚持不懈,他们渴求改变,他们对桂馨的支持充满了感激,质朴的情绪表达感人至深。


十年间,我有机会参加桂馨资助人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去的路上一直在思忖,资助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场,资助人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场。当我进入会场,当我听到资助人在会上的交流,发现我想多了。他们平实、淡定,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盛气凌人之势。他们中,有企业做工的,有做教师的,有做医生的,有还在工作的,有已经退休的。他们出了会场,就一定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而不见了踪影,山水全无。我是一个容易被感染的人,但是被这样的一种状态感染,却还是第一次。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言语中表达出来的,纯粹,纯净,毫无杂念,却无比震撼,犹如一缕春风,轻轻地拂过内心最柔软之处,唤灵魂出窍。


十年间,我接触到不少的桂馨人。他们话语不多,永远是默默地在台后做着服务工作;他们严肃认真,对每一个项目都是严密策划、精准实施,因为他们知道,筹资不易,要把出资人的意图充分地表达出来,要把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他们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我随桂馨走过了十年。我还将伴随桂馨行走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