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清华附小校长说了一句话: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博尔赫斯说过:天堂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看完以后,感触挺深的,直白的说,愈发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
应该说我自小还算是喜欢读书的,或者在别人眼里我是比较喜欢书的,到底看了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不值一提的少。从高中开始,就买了挺多书,那时候没钱,买的很多是盗版,但不影响看,也看了一些长篇小说。最近更是买了不少书,有机会跟别人要礼物也是主动要书。总而言之,在周围很多人的眼中,我就是一个比较爱书的人吧!暑假时候,我屋里堆了很多书,有些是从图书室借的,有些是别人送的,有些是自己买的,总之桌子上、床上散落的都是书,妈妈估计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一直跟姐夫说,让姐夫给我做个书架。前几天,姐夫终于给做了,虽不是书架,但是墙上两排可以放书的地方,目前也基本够用了。就连向来不碰我书的妹妹,前些天看到我新买回来的书,竟也拿了一本说要看看写的什么,我想这应该是在无形中影响到她了吧,也算欣慰。
昨天晚上,马先生拿着我上周给他的书在看,一下子看了七十多页,很专注的样子,本来让他帮忙拿东西,都不忍心去打扰,不过心里是欢喜的,他愿意去看书,一定能提升自己。说起来,这本书还是我上周硬要让他看的,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觉得对他有用,还逼着他说一周内必须看完,看不完不准回家。当然是开玩笑的,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他工作也忙,精力有限,能看一些就不错了。没想到这周回来,三天的时间,看了七十多页了,以他的看书速度而言,我已经算是满意了,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这几天看的已经比上我了。认真的赞扬了一番,又定下一个时限,一周内必须看完,相信督促了,他也能做到!
应该是意外的收获吧,本来真的没想到他能耐下心看进去,所以一个人有意愿的时候,真的事半功倍。由此想到,校长之前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晚上拿着书看一会,儿子因此也受影响,拿着书看书而不是电脑;还有一位同事说过的,为了让儿子养成看书的习惯,就算再累也会拿着书装装样子。孩子固然是如此,容易受大人的影响,可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容易受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我很庆幸,在周围人的心中,我给了他们爱书的印象,至少在慢慢影响着身边的人。所以读书这件事,真的需要从自身做起,希望别人怎样做,自己就先怎么做吧,愿更多的人与书结缘,与阅读为伴,知礼明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一节绘本课》
在图书室整理图书,无意中看到《爱心树》这本绘本,被它绿色的封面所吸引,便借了拿回教室,想着让小家伙们看看,不管怎样,是绘本,是0——99岁都适合看的书。其实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本书了,之前也看过这本书的PPT版,但因为是黑白的颜色,而且总觉得里面讲的道理很深,所以一直没想着给一年级的娃娃们看。
先对这个故事做个简单的介绍,在《爱心树》这个绘本中,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故事就是围绕着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组成的,说它是个温馨的故事,其实,它还略带着伤感。在这个故事中,你会体会到感人的友谊,树为男孩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叶子、苹果、树枝、树干都给了孩子,最后只剩下树墩,但是依然很乐意让孩子在树下歇脚,这个故事会教会孩子爱。
第一节上课,走进教室,一时兴起拿着书想尝试一下给他们讲讲这本书,准确的说,应该是指着书念给他们听。没想到他们竟然很感兴趣,我不管读到哪里,他们竟然基本都能明白意思。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的渴望,看到他们入神的样子,我读的更用心了,一边读一边指着树叶、树枝、树干那些给他们看,毕竟是小小的书,有的人看不到,直接站了起来,还有的身子快侧到走廊上了,我也不怪他们,知道他们不是故意捣乱,是真正入神了才会这样子吧,如果不感兴趣自然不会搭理我。
故事读完以后,我问了他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最后孩子坐在树墩上,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为什么还会很快乐?他们大多数回答的是,因为孩子回来了,大树有人陪伴不孤单了;还有的人回答因为大树很有爱心,这倒是我没想到的答案,看来他们的小脑瓜,一点不比大人的理解能力差,起初担心他们听不懂完全是多余了。第二个问题是,这本书我们读完了,谁能说一下,为什么这本书叫《爱心树》?这次的答案比刚才更多了,有的说因为大树很好,有的说大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有的说大树有爱心……还有人告诉我的答案是,因为树干上画的有爱心。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回应,犹豫了一下,肯定了他的观察仔细,又翻开了书,让他们看书上画的爱心,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到的都特别兴奋:“真的有呀,而且是两颗呢!”语文很多时候并没有对错,何况是这样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就好。
后来还有时间,就又给他们读了《大猩猩》一书,最后的结局,我个人认为暗示的是爸爸扮作大猩猩陪小女儿玩了一夜,当最后我问到学生们,大猩猩到底可能是谁时,没想到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是爸爸,惊讶于他们的反应之快。后来让王子龙看着PPT读的时候,没有拼音的整本绘本,他竟然都读下来了,让我对他的识字量又一次感到震惊!
通过这节绘本课,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幼小的内心深处并不简单的想法,孩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所以不能欺骗他们,对他们也必须言出必行,否则影响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老师如此,家长更是如此吧,他们看似还小,其实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