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四月参加儿童阅读论坛是种震撼,而这次就是种历练。同行的姐姐说论坛是把我们领到进门,而研习营是让我们坐下来一步步教我们怎么做。南京归来已经一周,整理笔记过程中,课堂内容又在脑海重新过了一遍。再回过头细细的品过之后,我发现精彩之下都有一个共通的理念:坚持儿童本位,用阅读浸润孩子的成长过程,帮助其完成生命的自我成长。
研习营第一天,徐冬梅老师讲述了孩子的“真善美”成长三阶段,让我们这些“儿童母语老师”明白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是合理的。徐老师又从“教育”的概念入手,使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知行合一的完整的人。最后用一个《巴喳—巴喳》的例子,完美演绎从孩子的思维出发,读演结合,关注孩子的心灵建设。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梁晓燕老师的讲座。凉水井中学的三年课改真真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在自学中完成自我探索与自我成就。我们都在羡慕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在惊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流畅表达自信辩驳时,梁晓燕老师提出“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意识”。孩子们参与自己班级建设,积极收集资料,参与讨论,评价他人并阐述理由,这些正是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具备的公民参与意识、公民道德观、公民知识等技能。方法听起来很耳熟,我们的课改似乎也在做这些,而我们的孩子是否真正具备了这些能力呢?我深深的反思这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是为“课改”而改,并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因此我们在课改的架子下,只让孩子学会了表演,而无掌握实用技能。那么再回过头看梁晓燕老师带来的台湾种籽小学的“午间法庭”,我反而有了新的认识: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出有用的人,完整的人。“有用”就要让孩子们从学校学到的能在社会上运用,“完整”就应该是知识与品性共发展。那么就改变教学思路,让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习得”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的机会。孩子在生活中习得经验,在阅读中达到自我发现与内修,文化浸润促使孩子成功输出那个完整的“自我”。
接下来几天的图画书教学、儿童诵读、主题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乃至儿童写作,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共通之处。
教学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所以学前和一年级小朋友,我们可以选择接近孩子表达和思维的童谣童诗,不只是读,还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因为身体和诗歌一样有节奏;作者简介、故事背景等等任何加入内容,抓住时机,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才是有用的;依据孩子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特点,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刺激阅读,以加深印象。从儿童本位出发,首先要选择一部好的作品,参考世界大奖名录,如安徒生奖和纽伯纶文学奖。另外要考虑到作品的儿童性、经典性、教育性。一本好书既符合孩子的心性,又来源于孩子的生活能表达的情感,能引导孩子认知生活真谛,值得一生去读。优秀的作品就是语言读起来顺口,大部分孩子感兴趣的,有主题有价值值得孩子去探讨,在老师帮助下能看到深层次内涵的作品。
以整本书交流为例。教师在整本书交流过程中,首先是个读者,其次是交流活动的组织者,话题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阅读交流活动中作用很大,我们不仅要吃透文本,还要有相关的理论支撑,如此才有足够能力挖掘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带着孩子走向作品深处。你以什么样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你的孩子就以什么样的姿态跟你交流。交流课请确保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
整本书交流第一步从主题设计开始。首先,从作品出发问自己:这本书讲了什么?隐含了哪些作者没说出来的话?这本书对孩子有什么何滋养?其次,从孩子角度思考,所提炼的主题,是否适合孩子的认知?我们要向其传达的信息,是有助于孩子对作品的理解,还是阻碍了其理解?从这个角度来反问自己,你要带入课堂的东西是不是必须的?能带给孩子什么?在何时以何形式呈现合适?每一个主题的设计都有关联,前一个主题都是为后一个服务,对主题的挖掘剖析,如此形成对整篇作品的认知。
以岳乃红老师《草房子》交流课为例,主题设计为人物,成长,意象的水。步骤如下:
1.感知人物
A.找出文中所有主要人物
B.多方位看桑桑:别人眼中桑桑是怎样?他与别人的关系又是如何?(抓住细节体会)
2.发现成长
A.什么促使他发生变化?
B.如何理解苦难与成长?(文中每个人都有苦难)
C.成长中有对抗,你认为这种对抗在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3.意象—水
A.多次提到水,会想水的画面,你想什么?
B.文中水与人的关系
C.水的描写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篇设计第一个问题列出全部人物,就完成了对故事的梳理过程,后面通过一个个话题的讨论与分享认知作品,在结尾加入作者简介,并推荐其相关作品,推进孩子的新一轮阅读循环。
教学过程里面话题设计是关键。第一,要有主题的整体构架话题。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阅读者的情况分析确定讨论的主题,并设计4-5个话题层层推进,最终抵达主题。话题群之间的关系应该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延伸、深化的自然,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第二,话题设计要有张力,引发孩子多元思考。话题要能引导孩子深入语言层面,让孩子受到语言的滋养,通过阅读作品,在作品中发现自己,回归自己。
这也是整本书交流的基本流程,亦是图画书、主题阅读、诵读的基本流程。
写作研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观念:1.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自然流露。表达情绪,自我和解都可以,因此对于初学写做的小朋友来说,写作可以是片段,可以是申请单,也可以是流水账……不要在内容形式上固定了孩子思维,写作从培养表达自我开始。2.写作是有作用的。生活里自我介绍,申请表,地图,导游词,谈判词,请假条……这些都是写作,所以从用途,培养写作能力。3.写作也是自我完善的方式。在写作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4.写作课,老师只要做到三点:激趣,导思,给法。
回顾下来,这些基本理念,也应该贯穿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里,因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合格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