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总有一种特别的淳朴之味吸引着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远离了城市的不可捉摸和快速变化,在这简单的乡村生活之中蕴含着的生存哲学同样简单。同时,在慢节奏单线条的生活方式之中,勤劳的人们又时常给自己找点活计,充实自己的一天。朴实的人们大多沿着上一代人的轨迹不断前行,但乡土情结之中也包含着和所有的中国家长一样的望子成龙的期待。
山东大学蒲公英繁星支教队赴河南省汝阳县汝南小学的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到今日已经过去了十三天。从书屋的筹建,到全部一千五百多本图书的编号上架,从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启蒙培养到座谈会上对家长的阅读观念提出建议,再到筹备书屋的交接工作和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包括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这之中孩子们以我们可以察觉到的速度一点一滴地成长着,同时在我们的调研走访中也看到了农村极度匮乏的基础设施以及升学率给孩子和家长们的压力,传统阅读和现代“悦”读观念上的冲突和矛盾。
孩子们对于图书的态度经历了一段过渡期和缓冲期。刚开始孩子们看到桂馨书屋建成之后,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新奇和尝试的态度去借阅书籍,每到借阅时间书屋总是被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在这段好奇期中驱动着孩子们去阅读的其实是对于新奇事物的三分钟热度,而我们抓住这段热情高涨的大好时机,对于阅读行为给予适当鼓励,并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加以纠正和引导。之后,孩子们的情绪渐渐进入到缓冲期,对新奇事物的热情渐渐消退,这时我们又在校长的支持下适时组建了读书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发现阅读并不仅仅是看文字和图片,书还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将阅读变成一种兴趣,是我们在这段时间里的主要目的。经历了缓冲期之后孩子们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开始稳定,并且形成自己对于阅读种类、内容的偏爱,在这时我们引导孩子们去做读书笔记,将读到的书的内容化成自己的精神品格,形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将阅读由简单的兴趣变成更加有深度的思考过程,在阅读中收获快乐,更多的也是在思考和学习中收获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真的渐渐将阅读变成了习惯,用细水长流的功夫去慢慢品味书中的内容。从孩子们手捧书籍时明亮眼神所透露出的渴望中,从孩子们放声朗读时像柳林风声拂过风铃一般的清脆声音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和书籍共同呼吸,打开紧闭的心窗,拥抱更加广阔的世界。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阅读是最好的陪伴。尽管孩子们的家长大部分白天到镇上打工,晚上回家,但基于家长们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局限,加上农村家中往往有两三个孩子,家长分身乏术很难对儿童心理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一本好书往往能够亦师亦友,带领孩子们走出青春迷惘,培养形成珍贵的品格。与好书为伴可以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精神气质形成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影响。
然而在农村,除非家境很好或是家长特别重视,孩子们的阅读量是比较小的,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大多是在和其他同龄孩子玩闹或被电子产品压榨,很少会有孩子真正的去了解到阅读究竟是怎样一种恬静美好拥有沉静力量的事情,更多孩子的阅读仅限于自己的课本。同时,在我们的书屋开展之初,也有家长心怀戒备,担心这些所谓的“杂书”会影响学习。我们观察到,很多家长对于阅读的态度处于两个极端,或是过多干涉,或是不太在意,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的非功利的阅读空间去自己发现阅读的美丽,这种自我发现是自我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像一粒种子,需要在合适的土壤中用内在积蓄的力量去慢慢生长开花,这是一段需要耐心等待的时间,也是需要家长浇灌的时间,揠苗助长或是放任其生长都不可取。阅读需要我们慢慢地用时光去雕琢,同样它给予阅读人的回馈也是温润绵长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在当今多元价值观下人们成功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确阅读或许不能让你变得更加富有,不能让你的仕途更加光明,但抛去这些功利之心,阅读所能给予我们的更加宝贵的东西是让我们在这个愈加浮躁的社会中看清自己,看清自己脚下的路,给予我们无人陪伴时的安全感和不断前行的支撑和力量。
在海边,潮水回落之后会有小鱼留在水坑之中,接受烈日的焦灼,一位善良的小男孩用小桶一只一只地将受困的小鱼放回大海。有人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男孩指着桶中的小鱼回答道“对它有意义,对每一条小鱼有意义”。我们只是浩瀚银河中一颗小小的星星,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我们的小小努力哪怕能够去感动去改变一个孩子,那我们的行为就是有意义的。希望我们的桂馨书屋能够给孩子们带去陪伴和快乐,让阅读成为伴随其一生的习惯,使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