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中的3月5日
“可能有人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
2020年的开头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都糟透了
这场目前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
让今年早春似乎凝结在了上一个寒冬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可是今天
3月5日
这个日子并没有因此而显得灰暗
恰恰相反的是
它仍旧闪耀着
对很对人而言
这个日子再熟悉不过了
学雷锋纪念日
1963年3月5日以来
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号召
“向雷锋同志学习”
此后每年的这个时候
就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
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
自2000年起
共青团中央确立3月5日为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从此它多了一个新的名字
它的口号是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它的精神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简而言之
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精神
贰 逆行之人
“恐惧、勇气、决心”
逆行者
一个在近期的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的词
疫情爆发以来
有一群人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医护人员、警察、快递员、社区工作者、保安、司机
但在新闻报道中的所见之外
也有一群逆行者就在我们身旁
是亲人、朋友、同学、邻里、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甚至是你自己
桂馨此前在线上征集了一些“逆行者”的故事
我们挑选了其中的一些
让我们通过这些故事来认识一下
我们身边的逆行者
@蔡合友 湖北枣阳
“您好,非必需不外出,请尽快回屋!”正在街道巡逻的孙东峰成功劝退了在门口晒太阳的居民。孙东峰是鹿头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身为党员的他坐不住了。随即放弃假期返回单位报到,就近下沉到社区居委会,投入了防控工作中——行人虐我千百遍,我待行人如初恋。这道防线,减少了居民和车辆的流动,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我们是在为鹿头人民守平安,想想那些‘逆行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显得愈发沉重。”
@一名退役大学生 四川成都
“一声到,一生到!若有战,召必回!”当在网上看到前线医院爆出急缺医疗物资的消息时,李美盛连夜起草了《关于发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募捐活动方案》,牵头组建募捐临时工作组,向各高校退役大学生发出号召,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募捐活动,尽到曾头顶八一军徽、身穿迷彩军绿的一份责任。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短时间内筹集6万余元,之后联合青年高校联盟等爱心组织,共同完成医疗物资采购,共采购5万余元医疗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手套5000双、护目镜300个、防护服300套,截至2月15日已全部送达前线医院。另外还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5000余元,向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捐款8000余元,用于其他医疗专用物资的采购。
@刘文文 湖北十堰
2020年才开始,都在教会人们学会珍惜!在除夕夜吃团圆饭看春晚是春节的标识,但今年的春节却不一样。我的姐姐是一名白衣天使,除夕那天她还奋战在前线。当看到春晚八点三十五现场直播医护人员的那一刻,我眼角止不住泛起泪水。我从和姐姐的聊天中得知医院缺少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一家人也都紧绷着心。她每天在病房隔离区一呆就是12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不能喝水,只吃很少的饭,有时还会用上纸尿裤,每天能联系她的时间也都换班过后。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她是抗击疫情的英雄!
@匿名 宁夏彭阳
高乔是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大三学生,寒假回到家本来是要给姐姐办一个红红火火的婚礼,但疫情突然席卷全国。在他的建议下,姐姐的婚礼简简单单,微信送福,视频道喜,喜事新办。姐姐正月十一婚礼后,他便向村党支部申请加入村里的防疫工作。高乔家是建档立卡户,父亲肢体残疾,作为贫困生,他却向村党支部缴纳特殊党费170元,向灾区捐款710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成为志愿者后,他已经坚持了23天,每天冒着寒风前往劝返点执勤;有时背起二三十斤重的消毒器在公共场合消毒消杀,一背就是好几桶;他徒步走遍了每一户农户宣讲防疫知识。每天馒头就泡面,就算解决了午餐。
@匿名 浙江温州
大量湖北务工人员返乡,使得浙江温州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苏忠华是温州市马屿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响应号召自愿报名成为了防控志愿者。2月4日起,他每周按时到达防控卡点站岗执勤,出入登记,管控车辆,测量体温等,重复做着这些细致的小事。耐心劝说群众少出门,少聚集,戴口罩。在外一站就是一天,千百次的叮咛,守卫疫情防线。即便休息回到家中也不闲着:线上课堂监督学生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抽空开会。疫情面前,我们可爱的青年老师们在行动。
@赵银凤 河北秦皇岛
大森店村义工队妇女王文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抗击疫情,春节期间含泪叫丈夫在公司坚守不要回家,夫妻通过微信相互鼓励。但更加不幸的是,多病的爷爷在正月十五那天去世了。农村的葬礼习俗繁琐而讲究,她含着热泪,哭哑了嗓子,顶着压力,没有叫任何人参加葬礼,当天就为爷爷下了葬,更没让丈夫回来。她忍着悲痛,顶着责备,更多是对爷爷的愧疚。她哭着说:“等疫情过后我一定带着孙子长跪在您的坟前,向您道歉!我们一定好好孝敬奶奶…..”虽然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在疫情面前,用她孱弱的肩膀担起了大义。
@Echo 北京
16天前,回到北京,我开始了居家隔离的14天,每天的生活物资都靠快递。回来的第一周由于“泡”在各种线上会议里,小哥几次打来电话,我都不得不挂掉然后发短信说:“抱歉,我在开会,大概**点结束,你会待到几点?”。就这样2次后,他便记住了我的习惯,只要我挂掉电话,他便回复我他几点到几点在,如果更晚一些可以告诉他,他会多等一会。第二周的周一上午10点,小哥发来短信:“这个点,你应该又开会呢,中午12点半我还在,可以来取,你有**个快递”,那一刻我感觉莫名的安心。
因为这位开朗体贴的京东小哥,我对京东快递多了很多好感,每次见到他都多一些笑脸和问候,以此表达我对这些平凡岗位上提供生活保障的人的感激。
@桂馨基金会 北京
为支持武汉抗击疫情,2月6日,经桂馨基金会发起人康典先生牵线,以色列友人介绍了美国Microbe Solutions, LLC公司为武汉捐赠了一批高效医用洗手消毒液;7日,确定该批物资捐给定点救治重症患者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同时美国公司开始进行捐赠流程;12日,加拿大志愿者加入支持团队,负责联系国际物流公司对接货物的国际运输;27日,存放在美国新泽西的消毒液启运;28日,货物抵达北京,北京博越公司提供志愿服务协助这批货物清关。最后,负责运输的吕正杰夫妇,开车一昼夜于4号上午将物资安全运送到中南医院。在这一过程中,跨越几个国家的数十位志愿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了这次助力武汉的捐赠。
还有许多许多故事......
叁 志愿精神
志愿,者也
这些人和组织
只是万千逆行者中的很小一部分
或许是责任义务使然
或许是情感上羁绊
亦或是迫于生计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
正是这样一群人
在疫情期间保障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
守护着大家
守护着这个国家
所谓逆行者
其实也是志愿者
借着3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向疫情中闪耀的志愿精神
和所有心怀志愿精神的人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