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桂馨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樊英女士在2020馨心相印慈善之夜上的主题分享。分享中,她回顾了自己23年前接触到的乡村教师群体生存状态,以及桂馨公益项目发起的由来和目标。她说,我们鼓励乡村老师和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真诚、勇敢的交流与表达。我们希望乡村的孩子都能够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在未来能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生活。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桂馨基金会秘书长樊英。今天,我以个人身份跟大家做分享。
我第一次走近乡村老师和孩子是在23年前。1997年的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到湖北省长阳县榔坪镇西坪村。西坪所在地区,山大人稀,土地贫瘠。老百姓靠种植土豆和烟叶为生。
村里的小学坐落在半山腰。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二间破旧的房子。学校有36个学生,1个代课老师,1-4年级,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过去边远山区村小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老师一群孩子,老师带小孩子读书,大孩子在一边写字;老师给大孩子上课,小孩子在另一边写字。
在西坪小学的教室,我看到高低不平破旧的老课桌,小板凳,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教室的窗户上没有一块玻璃,用塑料布蒙着的窗户在寒风里呼啦啦响。隔壁的房间是向秀章老师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堆了一些很旧的教具和作业本。房间里面是一张大通铺,铺底下堆满了土豆,地上是一个火塘。向老师说村里出去打工的家长,把孩子丢给他,终年跟他在这里生活。
在向老师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了两张字条:香菇120元,茶叶50元,天麻690元;另一张是学生名单,名字下面标注了30元和60元。向老师看我好奇,走过来,拉开抽屉,拿出一堆纸条,告诉我那是他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的记录。向老师在西坪小学18年,就是这样资助村里的孩子上学读书。
向老师有一个梦想,他希望山区学校“山上是银行,山下是学堂”。
1998年春天,一位银行家捐了善款,帮助西坪小学做了“绿色银行”助学项目。向老师带领学生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在学校后山开垦出10亩荒地,种植了板栗,套种了天麻、党参、香菇,扩大了茶园面积。
三年后,学校后山真的变成了银行。助学项目的纯收入达6732元。向老师用它资助了全校36个孩子全年的学杂费,更换了部分课桌,还建了一个图书角……西坪小学第一次实现了财务自给。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乡村文明流失,乡村教育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根基。不到20年,破败的乡村留下的是6500万留守儿童,300万迷茫的老师。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严峻挑战。
2008年11月,刘桂女士、康典先生在持续支持乡村学生数十年后,发起成立了桂馨基金会。通过系统化公益项目和服务支持儿童阅读、青少年科学教育、美育教育和乡村教师成长。
刚才我的同事们很认真很用力地做了一场素人表演,其实那是我们馨艺术课堂项目中戏剧教育的呈现形式。我们鼓励乡村老师和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真诚、勇敢的交流与表达。我们希望乡村的孩子都能够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在未来能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生活。
今天,桂馨在全国19个省 75个县实施教育公益项目721个,238万师生在项目中直接受益。在桂馨公益行动中有8326位志愿者,贡献了125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506家企业和51.8万人次(含网络)捐赠人,贡献了13,906万元善款;近千家合作伙伴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支持。桂馨公益项目也从简单地捐钱、捐物到系统的教师培训、活动研究和实践支持,机构也成长为有良好公信力、影响力、专业化的优秀公益组织。
在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基金会理事团队、工作团队,还有捐赠人、志愿者、合作伙伴和数以万计的乡村老师持续、艰苦、卓越的努力,这努力带来的改变让我们相信公益的价值,相信行动的力量。
我是樊英,一名公益行业的老兵。我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将不再是向秀章老师和我们的一个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