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说起桂馨,我的内心总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掰起手指,细细盘算,我与桂馨相识、相知一晃就快15年了。1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近15年的时光里,我见证了桂馨的发展与壮大,也从一名普通的科学教师成长为县域科学教研员,可以说我的成长与桂馨是密不可分的。
结缘 · 相识
与桂馨基金会的结缘要从2009年算起。当时的我是一名镇小的语文兼科学教师。其实2003年-2008年,我曾是专职的科学教师,后来因为学校差语文教师,所以2009年我又改教语文,同时兼任几个班的科学课教学。我们学校虽然是镇小,但教学的设施设备等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学校的图书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后来经过县教育局及研训中心牵线搭桥,“桂馨书屋”项目落户我们学校(长阳县津洋口小学)。
记得那是快放暑假的时候,几千册崭新的图书运到了学校,当老师和孩子们翻开飘着油墨香的新书时,那种幸福的感觉无以言表。学校还专门雕刻了“桂馨书屋”字样的印章盖在新书上。桂馨基金会不光捐赠了几千册全新的图书,还和我们学校联合举办了为期半个月“桂馨书屋悦读夏令营”。
“桂馨书屋”项目为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孩子们在与桂馨志愿者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中,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们学好了科学知识去探索、去发现。作为一名全程参与此项目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桂馨人”是真心在为教育做善事。从此,我与桂馨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定期收到桂馨寄来的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桂馨之友》,阅读《桂馨之友》也成了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010年8月底,为支援乡村教育,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我带着儿子到乡下一所偏远小学支教,任教语文和科学。到学校后,我了解到因为师资的原因,科学课等新课程落实不到位。科学课要么用来上语数外,要么就放任学生散玩。于是,我用在桂馨科学课教师培训上学到的理念,利用学校的升旗杆、花坛、山后的田园、竹林等教学资源,带领好几个年级的孩子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
得知我在乡下支教,桂馨基金会的科学课项目经理酆伟联系上了我,让我参与基金会第一部科学教育的公益宣传片拍摄,这便是《摇曳的红烛》。后来,观看了宣传片后,更坚定了我要继续当好科学老师、上好科学课的信念。2012年--2018年间,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成长为宜昌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还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与市、县科学课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续缘 · 相知
2018年8月底,因工作需要,我从县实验小学调入县研训中心,从一名兼职的科学教师成为了专职的科学教研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工作角色的转变也让我的视野和格局由“小我”变成了“大我”,也促使我要站在高处思考和指导全县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上任后,我进行了调研,发现全县的科学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职科学教师少之又少,多数为兼职,同时转岗教师多,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面对这种境况,作为教研员的我觉得提升我个人的专业素养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于是我很努力地学习2017版科学课标,也经常向老教研员们请教,并在网上、杂志上看文章、听课,感觉虽有提升,但提升不快,需要有更专业的人的指导与引领。
正当我陷于这种苦闷、茫然、彷徨的时候,2019年的暑假,我接到了桂馨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桂馨科学教研员培训”。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桂馨科学项目首席专家章鼎儿老师、胡学亮教授的讲座,与刘晋斌、冯凌、徐杰、李霞、沈跃群、阮翔等科学教育名师结识,与来自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青海等五省的近60位科学教育人在多彩的贵阳彼此相遇,并与他们零距离交流、学习与研讨,仿佛让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培训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稚嫩与学识的浅薄,我犹如饥渴的禾苗一样,专心致志地聆听桂馨专家的报告和同行佼佼者的设计分享。一次次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与研讨,让我感受到思维火花的撞击与迸发,留给我太多的感悟、思考和启迪!
短短4天的培训,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着我,冲击着我。76岁高龄的章鼎儿老师从开班典礼到培训结束,他全程参与,每天8小时的高强度培训活动中,他时而眉头微皱,时而频频点头,时而写写画画,时而与学员低声交流......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的大智大慧,记录着他的远见卓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思想传输给我们。他对科学教育的热爱与情怀深深感动着我,让久坐就背疼且肩颈酸痛的我不敢偷一会儿懒。
为了让讲座更能被学员们接受,胡学亮教授在听取了部分学员的建议后,把原来的讲座稿作废,花费了一整个晚上和吃早餐的时间修改讲稿和PPT,饿着肚子给我们讲述了《日本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方法》,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启迪了我们的思维。
每天中午和晚上,当培训的学员们在休息的时候,桂馨基金会樊英秘书长、项目工作人员和科学专家团队就聚在一起商定接下来培训内容和形式。事实证明,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条不紊,更是无缝对接;更让人钦佩的是专家团队的讲座都能就地取材,把培训活动中发生的案例灵活地进行生动剖析,让培训学员们慢慢拨开了一层层迷雾,看到了低年级科学教育前进的方向。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让培训活动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我们课间小憩时,桂馨团队的成员们总是给我们送来时令的水果和各色零食小吃,帮我们赶走疲惫,送来能量;当我们需要各种研究材料时,他们总能及时送到我们手中;李岚老师用她的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学员的精彩瞬间.....培训时间虽短,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了激情和动力,催我奋进,促我成长。这次培训经历是我这辈子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推动着我在小学科学教育这条路上坚实地走下去。我想,今天的相遇就意味着明天的发展,今天的思考就意味着明天的进步。
2021年4月,桂馨基金会再次为我县捐赠了19套价值20多万元的科学实验工具箱,为我县科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5月,“桂馨科学名师西部行”也来到我县,有近80名科学教师参与现场参与式培训,受益匪浅。至今,有老师在交流中还念念不忘那次的培训场景。2021年和2023年暑假,我带着我县的科学骨干教师又参加了两期科学教研员培训,次次有收获,次次有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我县成立了桂馨•长阳科学教育工作室,16名科学教师通过工作室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并以工作室活动为依托,辐射式地开展联片科学教研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县域内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几年来,在我的带领下,我县一批科学教师慢慢成长起来,工作室彭少宜老师、李海霞老师分别被授予“宜昌名师”和“长阳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全县有20多人次在省、市科学精品课、现场课、说课、作业设计等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3名老师的文章在《湖北教育》《宜昌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工作室团队打磨的《影子的秘密》一课入选首届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这些骄人的成绩成就了一批科学教师,也成就了我这个步入教研员队伍的“新兵”。荣誉的背后,有我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桂馨基金会、桂馨首席专家及名师们的一路帮扶与引领。
蓦然回首我的成长之路,与桂馨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时常萦绕在心间,荡漾在心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每当我对科学教育感到困惑和迷惘时,桂馨就像一束光,温暖着我,感动着我,给了我更多前行的力量。在今后,我会继续靠近光、追随光,向阳而生,沐光而行;更会成为光,继而不停地去发散光,为乡村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圆乡村孩子的科学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