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倚梅:让乡村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中心小学 杜倚梅 发布日期:2025-03-19

1742365808609692.png

 

我和桂馨的缘分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戏剧。因阅读结识,因戏剧成长。2022年的夏天,我参加了桂馨基金会和济公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戏剧共学班,培训结束之后,我立刻在学校创建了“河洛少年”表演社团。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学校开展“阅读+戏剧”的活动。

为什么会选择“阅读+戏剧”?一方面,我看到乡村留守儿童缺乏心理上的关注与支持的现状,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乡村学校相关课程资源和教师极度匮乏的现实。用艺术化导人心,用戏剧教育给予学生心灵支持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乡村地区的戏剧教育也亟待开展。

“阅读+戏剧”是一条为乡村儿童赋能的渠道,也更符合乡村小学的教学实际——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以语文课堂为起点,以学校社团为依托,开展“阅读+戏剧”活动,探索乡村语文与美育学科融合课程,为乡村儿童启智赋能

理想很丰满,但实际开展过程却充满曲折。乡村儿童的戏剧启蒙是很重要的,但学校在这方面实际开展情况却是一片空白。一片空白意味着无限挑战,也意味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没有课程,没有社团,没有指导老师,那么就慢慢来,一件件着手做起,从无到有。我先组建社团,再设计活动课程,然后在课堂上逐步进行尝试。

过去,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能够真实且自由地表达自我,孩子们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表达方式也多为写作和发言,较为单一和刻板,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表达。而通过戏剧的方式开展各种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打开自己的肢体,解放孩子们的自由天性,作为情绪出口,还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获得快乐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评判对错与优劣,给予学生自由创作和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想象,激发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此外,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孩子们深入到角色中去,沉浸在人物的世界里,在表演中感受故事的起伏,体会人物心理的矛盾挣扎,从而丰满自己的情感世界。疗愈和成长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同时,戏剧表演是团体活动,关注同学们之间的协作,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良好沟通,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开展“阅读+戏剧”活动时,孩子们积极参与戏剧表演,打开肢体,全情投入,用肢体演绎不一样的精彩。表演之后,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会更进一层,而戏剧表演活动也填补了传统语文课堂中的阅读空白,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宝贵的读书经验。

开展“阅读+戏剧”活动,也为我的教学生涯和个人发展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改变。首先是有利于教学专业的成长。通过开展“阅读+戏剧”“语文+戏剧”等教学尝试,让戏剧活动成为语文学科的阅读补白,为我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个人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课堂之外,我依托学校的“河洛少年”表演社团尝试探索“美育+语文”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学校的课后服务中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与成长,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些教学探索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

结识桂馨,让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成长,激励着我奋发前行,把眼前的职业当做奋斗终身的事业,扎根在乡村教育的热土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与馨同行,让我对乡村教育有了更大的信心,用阅读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灯火,照亮他们的未来,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从戏剧教育入手,发现和见证乡村儿童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