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9日,“通过戏剧的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公益机构、乡村教师、专业戏剧人、艺术家等齐聚成都天府七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戏剧研讨活动。很荣幸我能在桂馨基金会的支持下,作为乡村教师代表参与此次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老师们开展戏剧教育的宝贵经验、观摩天府七中专业的教育戏剧公开课,让我从观念上进行了一次完全的革新,为开展乡村戏剧教育提供了更多新思路,收获满满。
如今,这次戏剧教育研讨观摩研习活动已告一段落,我却仍然意犹未尽——戏剧教育本身的魅力不消多说,和志同道合同伴们的共鸣共振,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戏剧+阅读”主题分享
12月8日下午,我在研讨会上进行了题为“戏剧+阅读——乡村美育课堂”的分享。此次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中心小学在桂馨基金会支持的“小馨星儿童读书会”项目中开展戏剧教育的概况介绍和经验交流。回顾整个历程,其实我们的“戏剧+阅读”美育课堂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的进阶,都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
第一阶段,我们较为保守,只是将戏剧的元素放在读书会中作为活动的点缀。目的在于以戏剧表演这种趣味形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链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深化阅读主题。
第二阶段,我们强调学生在戏剧活动中的全员参与,关注整体参与度。改变了上一阶段中孩子们一部分进行表演而另一部分只进行观看的这种模式,开始面向全体同学,同时关注学生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共创。而且在课程设计上,进一步挖掘文本,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活动。此外,更加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在课堂尾声,以良心胡同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关注情感的抒发,以戏剧的方式丰满孩子们的心灵。
第三阶段,我们开始进行更加新颖的“戏剧+阅读”活动的探索,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以“制片人招标大会”为主题,把一般的读书分享会变成了全体同学参与的剧本集体创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求文本的生成,但是要关注学生在情境和角色中的语言与肢体表达。在戏剧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情节的把握,对角色的理解,都会比普通的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与生动,这其实是对分享书目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书籍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第四阶段,我们更加关注阅读与戏剧的深度结合。在这一阶段,我们以原创剧目的形式引入主题活动,呈现一个穿越千年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他们认识到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密码,承载了无数美好情感,关照着我们的当下与未来。在有了基础的情感体验后,在形式上采用沉浸式的“剧本杀”活动,展开古代诗人与现代学生的诗词PK活动,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此次活动以戏剧活动为骨架,贯穿始终;以诗词大会阅读活动为血肉,丰满内容。
圆桌对话,主题研讨
“戏剧教育对于乡村儿童来说是奢侈品吗?”这是此次研讨会上讨论的主题之一。在这个话题中,我们发现,在戏剧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城市与乡村的学情差异,所以我们将当下的戏剧教育开展困境聚焦在两个不同群体——缺乏支持的乡村留守儿童群体与家长过度关注的城市儿童群体。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类学生虽然环境不同,但似乎都面临着缺乏家长真正关注,缺乏真实陪伴的成长困境。
教育戏剧关注儿童的真实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呈现两难困境,让孩子们自由进行选择,他们可以不再做自己,而是用第三者旁观的角度去看待眼前的问题。这种共创的活动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射,但在角色外衣的保护下,可以为他们的的抒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通过表演触发思想,既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对这种困境进行思考和探索。
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困境的时候,这个角色的保护可以使他们忘掉生活中原有的身份认同,从而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放下犹疑与忐忑,得到放松。通过扮演他人来重新看待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在情境中暂时忘掉现实中的自我,更加关注当下扮演角色所产生的变化,通过共情角色,换位思考,以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重新对事物进行讨论,或许就能收获对于困境的答案。
戏剧教育从不奢侈,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在戏剧的过程中并不评判对错,会让学生更加自由和真实地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让戏剧教育成为他们情感的宣泄出口,过程中的倾听与表达,都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课堂观摩,以学定教
12月9日,我们观摩了天府七中两位老师带来的教育戏剧公开课。其中,缪斌老师执教的《冉遗鱼》一课,主题是帮助学生打败噩梦,编织美梦,其实是就“噩梦”这个话题,对三年级孩子日常出现的困境进行心理支持。
这样的教育戏剧设计一开始让我有点疑惑不解,为什么要以山海经中这个并不熟悉的怪兽和三年级的小孩产生链接呢?但当随着活动深入,结合山海经中冉遗鱼能够打败噩梦、编织美梦的能力,联系到三年级的孩子们噩梦普遍存在的现实学情,自然地发掘孩子们做噩梦背后隐含的心理困惑等。着实让人拍案惊奇!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又通过肢体表演和交流探讨两种方式交替出现,和孩子们讨论他们不再做噩梦的原因、讨论他们对于噩梦画面的解读、交流对生活中“噩梦”的解决方式,以及绘制自己的噩梦并为自己编织美梦等活动,让孩子们主动思考这种困境形成原因并尝试进行问题的自我探索与解决。多么自由、自然的课堂!多么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的教育戏剧!
在课堂尾声,缪老师又以数个问题进行了开放式的收束,更为孩子们今后打上了一个问号,这种适当的留白值得我们学习,可能这也是开展戏剧教育与传统课堂的一种巨大区别——教育戏剧不以说教为目的,而是试图让孩子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所以,不妨在戏剧课堂上留些空白,不妨对孩子们的未来留些期待。
启思践行,守望未来
在这次戏剧研讨会之前,我认为戏剧教育对于乡村儿童来说,更像是一束光,既照亮了他们眼前的路,同时也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帮助塑造他们快乐的人生底色,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而在经历了这次研讨会之后,我更觉得戏剧教育会是船帆,会是桅杆,会是舟楫,会是一切一切……它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以一种更加百变的形象,作为实现美育目的的工具,带着我们的乡村孩子们驶向更为辽阔的地方。
虽然戏剧教育目前在国内方兴未艾,但是,风已起,你我都是发展中的一员。为理想者奋斗着耐风寒,虽前路漫漫,不移其志。既然选择了戏剧教育,那就让我们迎难而上,以一种更耐磨的劲头去面对,以一种更坚定的姿态扎根,以一份更顽强的斗志去乘风破浪。守望,既是一份期待,也是一份渴求,那就让我们共同守望戏剧教育光明灿烂的未来。
(作者: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中心小学 杜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