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先红
候选教师
黑龙江省富裕县
基础信息
性别:
民族:
汉族
年龄:
47岁
教龄:
29年
学校:
富路镇中心学校
职务:
教师
教师事迹

从教近三十年,汤先红老师从乡村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并入选黑龙江省“十百千”工程龙江骨干培养对象。在这过程中,汤老师始终坚守美育一线,探索“低成本、高质量”的乡村美育之路。


汤老师就地取材,让乡土资源焕发艺术新生。立足乌裕尔河畔地域特色,将芦苇、麦秆、石块等自然材料转化为美育载体:春夏季带学生湿地写生,用画笔记录芦苇野趣;秋冬季教学生制作芦苇贴画、插花艺术,破解农村美术耗材困境。基于此,汤老师开发校本教材《魅力芦苇》,获省级重点课题结题认证,并在周边学校推广。


汤老师还注重课程创新,打造“生活化美育”范式。她深信“越贴近生活,越激发创造”,因此汤老师带学生捡拾河畔石块创作“石艺”,用玉米皮编织乡土画卷;引导学生从村野乡风中发现美,在创造中培养情感与品德。


当学生将枯芦苇变为灵动插花,当石块在他们手中“对话自然”,汤老师也看到了创新能力在乡土素材中迸发;审美素养于生活实践中积淀;体智德美劳在创造中全面发展。


汤老师坚持以河畔芦苇为笔,以乡土万物为色,为乡村孩子铺就一条走进艺术、热爱生活的美育之路。这既是乡村教育的艰难探索,更是滋养生命的浪漫修行。

按时间顺序显示
李丽南:
汤老师热爱艺术,善于发现身边材料的美,创造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课堂上用爱心浇灌学生,用低成本创造高质量的美术教育,令人敬佩!
2025.06.20
韩旭:
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汤老师对艺术的热爱,对教育的奉献,是有信念的一位优秀乡村教师。
2025.06.17
戴煜:
作为家长我的孩子遇见汤老师是幸运的,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调皮学生,在汤老师的课堂上,她能看到孩子独特的一面,她因材施教,让我的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坐不住板凳到自己独立完成布艺手工香包,我看见了孩子的改变与成长,作为家长我感到无比欣慰。
2025.06.16
尤海娟:
汤老师扎根乡村教育,以艺术之美点亮孩子的心灵。她善于挖掘本土资源,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带领学生用美的眼睛描绘家乡的山水、民俗与生活,让美育在乡土中生根发芽。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美术技能,更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她以“以美育美”的理念,用艺术滋养乡村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平凡的乡村生活绽放出独特的美育光彩。她是乡村美育的践行者,更是孩子艺术梦想的引路人。
2025.06.14
苏丹丹:
汤老师的课堂像幅动态水墨画!通过示范不同笔触表现芦苇的飘逸,讲解疏密构图原理,让大家轻松掌握自然美感的塑造技巧。 从芦苇生长形态观察切入,结合光影变化分析,汤老师的指导细致入微,既传授技法又启发创意,课堂满是艺术氛围。 生动有趣的芦苇主题课!汤老师用幽默语言拆解难点,现场修改作品、引导互评,让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感受绘画的魅力。
2025.06.14
赵磊:
看到汤老师以匠心深耕乡村美育的历程,内心满是敬意与感动。从幼儿园园长到小学美术教师,她始终以教育者的敏锐,捕捉乡土文化中最鲜活的艺术基因。当城市孩子用画笔描绘高楼时,她却带着乡村孩子将摇曳的芦苇编织成飞鸟,把废弃的碎布拼贴成星辰,让泥土里生长的自然素材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这些充满野趣的创作,不仅是艺术启蒙,更是为乡村孩子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多维视角,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生活的诗意与力量。汤老师用艺术之光照亮乡村,让每一个童年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
2025.06.14
来燕青:
汤老师,利用自然资源勾勒出艺术的轮廓,用家乡特产制作出文化的灵魂。课堂上,每一幅作品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美的大门,让孩子们领略到色彩与线条的奇妙交织,汤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们技巧,更让孩子们懂得了用心去感受艺术,用灵魂去创作。汤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悉心教诲,会让孩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再迷茫。汤老师的付出和努力,相信孩子们永远铭记在心!祝愿汤老师桃李满天下,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2025.06.14
佟姝谞:
我是汤老师的学生,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想起了儿时的美术课堂,在汤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是开心快乐的,她鼓励我们大胆想象,用画笔去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那时候的我自卑内向,在汤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下,我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我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她带给我们的更是心灵上的滋养。
2025.06.13
郭晓宇:
汤教师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丰富自己的课堂,将乡土资源拿到美术课上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好玩、有趣、而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到课堂上去创造美,这样的课程接地气也很有推广价值。
2025.06.13
邵玉荣:
汤先红老师深耕美术教育领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意识,在课程资源挖掘上成果斐然。她立足生活,将传统工艺、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融入课堂,开发出系列特色课程,让美术教学充满生命力。同时,她乐于分享教学经验,主动帮扶年轻教师,牵头组建教研团队,定期开展资源开发研讨活动,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强大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美术教育团队发展的引领者。
2025.06.13
更多评论